我和李福是德化和平村土生土长的农村伢子,从小就在这大山的怀抱里撒野。初二那年暑假,赶野生菌成了我们心心念念的乐事。
天刚麻麻亮,公鸡才打鸣,我就从热乎的被窝里蹦出来,囫囵吞了几口苞谷饭,就跑去喊李福。“福哥,快走哟,赶菌子去!”我站在他家门口扯起嗓子吼。没一会儿,李福就提着俩塑料袋,风风火火地跑出来了。
我俩一路上叽叽喳喳的,穿过村里的田埂,田里的稻子绿得发亮,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你说今儿能捡到好多菌子不?”李福一边走一边问我。“肯定能装得满当当嘞!”我拍着胸脯保证。
到了山脚下,我俩像脱缰的小马,一头扎进了山林。林子里阴森森的,到处是松针和枯枝败叶,空气里弥漫着潮乎乎的味道。我们猫着腰,眼睛瞪得像铜铃,在草丛里、树根旁仔细地搜寻着。
突然,李福兴奋地大叫:“有咯!有咯!”我赶忙跑过去一瞧,嘿,一朵巴掌大的青头菌从松针里探出头,活像一把绿色的小伞。“哎呀,这个安逸惨咯!”我小心翼翼地把青头菌放进塑料袋里。
越往林子深处走,我们眼睛都瞪酸了,可菌子却没见着几个。好不容易又在一块石头边发现一朵牛肝菌,李福像捡到宝贝似的,轻轻把它拾起来,放进袋子。
太阳爬到头顶,热辣辣地晒在背上,我们的衣裳都被汗水湿透了。“走,找个阴凉处歇哈,吃点东西。”李福提议。我们找了块大石头坐下,从兜里掏出苞谷粑粑,大口啃起来。
吃饱喝足,我们又接着找。可这菌子就像跟我们捉迷藏似的,死活不现身。在一片灌木丛里,李福眼睛尖,发现了一朵小小的鸡枞菌,兴奋得大喊:“快来看,这儿有一朵!”我赶紧凑过去,小心翼翼地把它采下来放进袋子。
太阳渐渐西斜,我们的塑料袋里,菌子零零散散的,数了数,还没超过15朵。看着袋子里稀稀拉拉的菌子,我俩有点失落。“今儿运气撇哦,才这么点。”我嘟囔着。“没关系,就当出来耍咯,下次肯定能捡到更多。”李福倒是想得开。
我们提着塑料袋,慢悠悠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洒在身上,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那一天,虽然菌子没捡到多少,但和李福在山林里的这段经历,却成了我难忘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