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本节为什么关注成本定律?因为:
论到经济概念的变化,最复杂莫如成本,尤其是要加进也算是成本的租值、租值消散、交易费用等。
这些是第二卷的主题,但作者补充:
这里我要再说关于成本与租值的不同看法:成本的变动决定行为,而租值的变动是被行为决定的。
这里要注意,前面说:
- 租值“也算是”成本,那么
- 租值成本决定行为,接下来
- 行为决定“租值”
这不是循环论证了吗?是不是有冲突?
并不是;虽然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回答,但联系第二卷内容,以及租值的来源 —— 首先是上头成本是什么:
我把上头成本阐释为覆水难收的投资或签了不能反悔的合约。。。
这合约带来了什么呢?
因为竞争者要参进也面对类同的局限。。。
局限,约等于门槛,过往时间上、金钱上的投资累积,将带来什么呢?
一种租值收入,由市场厘定,也由市场维护。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租值是一种特殊的成本,考虑到:
入了局的人可以把生意卖出去,有这机会的选择。
所以,颇有一点成本相对论的感觉:
- 看你定义什么选择问题,对应的成本结构与组成自然不同
- 这也是一种反事实的思考
- 另外,经济增加值以及NPV的核算,其实也是借用了这个道理,不过是强调前期投资的固定回报要求
上头成本说完了,接着说直接成本:
马歇尔提出的直接成本,是不生产不需要支付的。
应该对。
注意,这里其实是说:
直接成本于是成为这里要说的非租值成本,决定行为而不是被行为决定。
决定什么行为呢?生产与否的行为,而不是卖掉工厂与否的行为。
对应地,作者提出了:
一个定律,称“成本定律”,是只为直接成本而用的。
这定律说,直接成本是按量度产量而支付的费用。
也还是说,生产就有,不生产就没有,驱动因素是生产的量,作者举例:
无论是以时间算工资,以件工算工资,以分成算工资,凡是直接或间接以产品的量算成本的,皆直接成本。
租用机械或厂房,只要可以算出有关的产量,而不产出不需要支付,这租金也是直接成本。
后一句的题眼在于“不产出不需要支付” 现实中:
- 机械的,不是没有,比如租赁挖掘机等设备
- 厂房这种合约处理并不常见,因为转换成本可能比较高、而且闲置再去匹配别人也比较难,毕竟是不动产
- 云和SaaS类之所以诱人,正在于不产出不支付,将固定成本变成变动成本
另外,考虑到量度的成本(也是一种讯息费用),很多直接成本,在现实中并不被视作直接成本,进行管理 —— 所谓数字化的价值就在这里:
- 装上各种传感器,当然也是有成本的
- 从而将固定变为变动,也是
- 将不可视化的可视化
- 从而支持更精细化的决策,也就是经济选择
最后一点,作者的学术趣味:
为什么我要用上“定律”这样隆重其事呢?
因为这定律可以方便地带到合约结构那方面去!
不是定义,而是定律。
区别是:
其一是定义不可能错,但定律则可能错,所以有解释力。
其二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成本定律”有不少变化,可以推得很远。
是的:
- 定义约等于事物本身,是理解世界的起点
- 定律是对世界如何运行的猜测与解释,是思考的过程产物
- 过程产物可以积累、检验、迭代、提升
- 进而可以对定义提出更多的需求,要求定义更加细化
- 从而就开启了下一个思考过程
这也就是人类进步的螺旋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