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为己用,方为有用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过年前后,我终于是干了一件正事,我把这本亲学姐送我的书读完了。我来谈一谈我看完这本书的收获,以下:

1.要多少是多

想读书的人,书架上一定少不了书,可是真正能读完书架上所有书的人并不多,即便是全部读完了,真正能将知识留住的人少之又少。

对于那些看到好书就买,买完却跟新的一样放了好久的人来说,不要贪多,也不要懊恼,我们要秉承着“能用上一点是一点、能用上两点就赚大发”的精神,让自己不再愧疚于还有那么多书没读。

2.读书并不难

读书不难,难就难在阅读之后能否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果不能或者没有,那就没有了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也就变成了读书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将所读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慢慢的,当我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就能继续坚持读下去啦~

3.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会别人

“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会别人。”这句话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深有体会,我在把学生教明白的过程中,自己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不断的反思和回顾中才能更好的设计课程的教授环节,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经验加上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的习,到底什么是学习?学习不是仅仅基于之前做了什么,更是基于对经验的反思。我觉得反思对于经验就是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事倍功半。

一直以来都是个拖延症患者,很多事做完就做完了,总是懒得去反思,结果就是做了什么怎么做的都会忘。比如电脑出了问题,就会百度怎么去修复,修好之后洋洋得意,就会认为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了,就不会反思总结。这样就会导致再出现这个问题还是重新去百度,不说又花费了时间吧,更崩溃的是居然真的想不起来上次是怎么弄好的了。所以,反思真的是很重要,不管大事小情,都应该去积极反思,才会不断的积累知识。

在以往的阅读过程中,总觉得读完这本书我好像并没有什么质的改变,上学时的读书也确实是为了应付考试,这就导致了毕业之后读书好像没有了明确的目的,进而读书也不知道读出了什么。读完老师这本书之后,我检视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发现我读完的书和新书一样,就觉得读完之后,作者真是棒棒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究其原因,是因为在阅读之后,并没有做些记录或者思维导图之类的,而且并没有应用到实际当中去,也没有反思回顾的动作。所以没有经验加上反思,也就没有吸收到有用的知识。

5.改变并不容易,但是必须

若不能将知识联系自己、规划应用,那再好的知识也起不到实际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去改变原来的学习思维模式。虽然不易,但是必须!只有开始改变,我们才能走向正轨,不然一切付出都是徒劳。

6.拆为己用,方为有用

读了那么久的书,你是不是还在抱怨怎么跟没读一样?我以前经常花了几天时间读完了一本书,觉得自己棒棒哒,但是读完了好像就读完了,并没有什么卵用。这就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我们并没有拆为己用,跟自己无关的事情必然会慢慢淡出我们的头脑,在实际生活中用不上的东西,也必然会被潜意识抛弃。所以真正能用起来的东西,我们才会把它留下,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我们才会保留。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问题的所在,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去书中找到你认为对你有用的东西,然后真的去应用起来,一旦它和你的实际生活联结起来,那么它就有用了。就不在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暖呼呼的助手。

以上,就是我过年这几天读完赵周老师这本书的感想。(ps:没想到我可以写这么多字,作为毕业以来就一直没怎么动过笔的我,看来要继续修炼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的生命有限,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时间和价值考量一番。现代的“读书”和古代的“开卷有益”已经不能划等号了:古代能制成卷...
    fengtasy阅读 241评论 0 1
  • 生命之花常在,友谊之树长青。 友谊,不论发生在何处,总是美好的。我们常说金钱是不嫌多的,但金钱多到...
    无话则长阅读 134评论 0 1
  • 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上一篇读书笔记中说明,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
    李虹霖阅读 712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