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竞争力是指一把刀子的刀锋虽然只占整个刀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刀锋的品质决定了刀的品质,类比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占比很小但平常又不被不见的能力,然而这才是真正的竞争力。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80%、90%、95%甚至99%都可能是不重要的,我们所具备的能力,80%、90%、95%甚至99%都可能是和别人一样的,所有这些占比很大的基础性的东西是不能构成你的竞争力的,只有占比很小的那一点点才决定了你和别人的区别。一种平常看不见、常常被忽略、隐藏在黑暗当中、偶尔露真容的能力,这种能力才构成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真正竞争力。
我们用几倍、甚至10倍的钱去买一辆豪车,往往是因为豪车贵在它有某一个普通车没有的功能。这个功能一般是不常用的,但在极端的情况下使用这个功能就可能救你一命,或者说,它具有一种当别的车完全无能为力时还能够发挥出乎意料作用的力量。
比如路虎的一个功能就是,当车陷到泥坑里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一根铁链搭在一个大树上,它就能自己把自己给拉上去。这个能力你可能一辈子用不了几次,但却要为这个使用概率很低的能力付出超高的费用,所以它是一种很珍贵的能力。
我们经常说我们有什么能力,但我们忘记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那种派上用场的机会很少,但在某个场景下是极其关键的能力呢?
有没有这种能力,能把高手和低手一下对比出来。包括企业也是这样。
两个企业看上去都差不多,这个企业有的,那个企业看上去也有。但在关键的时候,这个企业就能够完成一个飞跃,那个企业就不行;或者在经济环境特别恶劣的情况下,这个企业隐藏在黑暗中的能力可以发挥作用,让企业化险为夷,别开生面。这就是这个企业的【刀锋竞争力】(edge competency)。
一把刀子,它的刀锋是不是处于边缘的?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处于前沿的。如果我们把企业的能力比喻成一把刀,那么真正管用的,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管用的,一定是刀锋,尽管它处于很边缘的位置。
那怎么才能够培养【刀锋竞争力】呢?培养这种能力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绝对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但是,这里可以明确说的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方向。
现代教育在培养我们能力的时候,常常遵守一种“自上而下的”能力培养方式。自上而下就是首先要学习理论门类里的理论,了解原理,然后再根据原理解决具体的问题。
比如你想了解商业,就去读商学院、读MBA,懂了这样一些道理,你就能做生意、能经营企业了——我们现在的教育就是以这样一个逻辑在进行教学。但真正管用的教育,尤其是培育刀锋竞争力的教育方式恰恰是相反的。它是自下而上的。
有一个笑话,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假设你是一个澳大利亚的农民,接到美国农业专家的电话,告诉你现在春天来了,是播种最好的季节,让你赶紧播种。如果你听了美国专家的话,一定会颗粒无收——因为美国的春天是澳大利亚的秋天。
第二部分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形,你问一个专家什么时候要种玉米,专家会告诉你根据计算气候模型、整个气候的历史数据、各个纬度海拔位置得出的最适宜的温度区间和播种日期,然后你要为这个专家付出高昂的咨询费用。但问题在于,专家告诉你的播种日期不一定是准确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小气候,就算纬度完全一样,这个山沟跟那个山沟的气候都可能不一样。
有一种方式不需要咨询公司,而是依靠农民中的老司机、农民中的战斗机,他们完全不需要气候模型、历史数据等等,就具备一直经过长期观察得出的类似于大数据思维的东西,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点是只求相关关系,不求因果关系。老农民就知道当橡树的叶子长得像松鼠耳朵那么大的时候,就要播种玉米了,这个山沟和那个山沟的叶子都不一样,要根据橡树叶子的大小确定播种日期。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知识。
大家可以反省一下我们现在的学习方式、教育思维是不是跟这种自下而上的学习方式背道而驰的。在这样一个教育体系里,如鱼得水的人即便获得了知识,最多也就能成为那个农业专家——你好像很有专业性,但关键时候不管用。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的一句话:最重要的东西永远是看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