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正在看厦门大学的教授邹振东的《弱传播》,虽然还没有看完,但是我想想谈谈我的感想。
这本书我觉得首先最佳的一点就在于他的“亲和力”, 何为亲和力呢,就是实例举例,而举例了以后又交给你做法,这就比一般照本宣科的书籍可卖性高了不少,至少可以把其从一本纯理论的书籍里剥除出来,变成一本舆论应对实用技巧教材,所以这也是让我有继续读下去欲望的原因。
《弱传播》一书一共分为十三章, 大致是以总分的结构写就的,第一章主要以绪论为主,以几个例子告知了读者传播的重要性,第:二章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作者将话题从传播引向了舆论,开始探讨舆论世界的法则,进而提出其核心理论:弱传播;第三章到最末章均是对其理论“弱传播”的解释,通过不同案例以告之。
这其中有一个段落让我印象最深刻,他说到红色案例的传播:“解放军的天是明朗的天”,不管是“中国工农红军”还是他们的戏剧《白毛女》抑或是《黄河大合唱》各类歌曲,他们的站位都不是作为一个领导,而是在群众里面,舆论站在了大众里,更是容易得到认可。
其中最最让我有反思的一点是,红军长征路上,各个农村甚至会为其捐赠鸡蛋,鸡蛋在当时是非常非常珍贵的东西,而普罗大众能够在鸡蛋给到红军,足以体现红军是从群众中来,是获得了普罗大众的认可的,而这种程度是高高在上的国名党军的各种标语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这一章得到的启示是,并非是给到群众多少恩惠,居高临下的给各种恩惠奖励就可以真正可以获得舆论的正向站位,而是反过来,当群众已经愿意给到他们珍贵的东西,这才是代表着他真正地落在了普罗大众内。
在书的开篇,他就指出: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传播。极端地说,要成功就必须得到人们的认可,即使众人皆醉我独醒,独醒也需要被认可,而认可的获得,就需要传播。
传播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没有一个人能不与别人打交道,而只要打交道,就需要传播。邹振东教授来自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厦大新闻传播学院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担任中国舆论学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人民网新媒体智库顾问。2016年夏季,邹振东教授在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致辞,该视频被放到网络上后迅速走红,全网累计播放量超过一亿次,他也被称为厦大的“网红教授”。而这场演讲之所以能够走红,邹振东教授也在他的著作《弱传播》中用“弱传播理论”做了详细分析。
简而言之,它是邹振东教授通过长达二十年的酝酿和分析所构建出来的关于舆论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种理论体系,它包括“一个原理”、“四大规律”、“三律三论”和若干方法论。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原理:舆论世界是一个弱传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舆竞天择,弱者生存。四大规律: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别样的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任何书中的理论,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印证。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学生、职员、老板还是公务员,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我希望你不要错过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