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到如果想让生活保持在一个循环向上的状态,那就进行“业力再投资”,也就是坚持把你的成功投资回你周围的人身上。这样,新产生的更强大的种子就取代了消耗殆尽的老种子。
在文后,作者以克丽斯蒂(在第二篇中提到的创办了钻石山大学的那位)的真实经历来说明了这一点。
钻石山大学是一所不需要学生支付任何学费的大学,所以他们的很多项目大多由几位慷慨富有的个人来支持资助的。但后来随着股票市场的泡沫破裂,这些赞助者们的资产大大缩水以至于无法继续提供资金。克丽斯蒂和她的伙伴们面对着一份百万美元的地产按揭孤立无援。这时一位成员大卫想出个“每天一美元”的捐赠活动,对象是数以百计真心希望大学能够开张的普通民众,直到还清贷款。这样的资助刚好够支付每月的还款。
没多久,另一位成员苏珊对此还不满足。她鼓励大家“既然传授了那么多业力管理的知识,为什么不豁出去大胆地运用这些理念?!”第一步,找一些愿意以低于银行利息的人来接手贷款债权,但利率还是高于其他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双赢的提议;第二步,上哪去找这样的人?——用“业力管理”的方法去创造而非寻找他们。从每月“每天一美元”的公益项目收入中辟出可观的一部分去捐献给正从事着与他们相似的事业团体(非盈利赞助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虽然这可能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而失去一直想要的土地,但他们还是整个董事会全票通过了这个提案。
在接下去的几个月他们陆续帮助修复了被洪水破坏的几个教育中心的场馆;资助两个闭关静修中心和某处的年轻人夏令营;其余款成为了海啸救灾基金。然后在他们等待时,有两位以前不怎么认识的人站出来接手了全部债权。
神奇吗?不,这正是业力管理。结束了吗?不,克丽斯蒂和她的伙伴没有停止脚步,依然每月寄出支票。突然又有一位匿名的捐助者埋下了毗邻校园的600亩土地赠与了他们;一位素不相识的商人全额赞助一套可供他们拟建的50座学生公寓所使用的供水系统;一位匿名的海外赞助者出自建造一座可供学生休闲娱乐、通宵自习的学生中心。
种子不停地被种下,董事会依然积极地进行再投资,这是最好地一个说明“业力再投资”地案例了。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业力管理》的最后一篇:莫止步,随着“业力管理”继续进步。
在这个篇章中强调了三点,持续性、共场和熏习。
我们任何的理论或知识在闻思后,都要经过实修才会出实证。很多人仅仅只是听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还有些搁浅在实修的初期,实践了一会看不到想要的结果就放弃了。其实任何的事情都需要我们具有“四季观”,种子的种下要经历生根、发芽、生长、开花再到结果,并非一蹴而就。但我们的球果心会让我们不要中间过程——根、茎、叶全都不要,只要果子。这违背了自然,所以很多人痛苦。所以,持续性是要站在时间线上去看待的。
共场也可以理解为场能加持。很多人实修的过程会遇到很多菩提,稍不内观就容易回到过往的状态,多经历几次就容易放弃。所以在过程中有伙伴的陪伴会好很多很多。书友会、后续的书籍系列、“业力管理”顾问、咨询服务网站、相关讲座、组织共修、培训课程,等等。很多方式,但个人认为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在实修过程中不断总结,之后“与他人说”。在帮助其他有可能遇到同样问题的伙伴同时,也种下了新的善种子。
熏习不用我多说了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统计了我们的记忆留存规律,常常熏习有利于我们反复输入,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好了,好书虽然不舍但终有结束之时。期待下一篇与你共场的学习。我是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