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日久,的确会消磨一个人的志向,所以古来就有髀骨生肉的故事和传说。矛盾在于,现代文明并不鼓励剑拔弩张的英雄人物出现。事实是,所有的经验判断都会有前提,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脱离具体的条件制约去谈问题,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剑或胶柱鼓瑟。
如果追问意义成为一个生活习惯,虽然不容易犯随波逐流的毛病,但却会因过度质疑而成为不合群的存在。看啊,即使伟大如尼采者,也会发出“我就像是一个采多了蜜的蜜蜂,期待着有人伸出索取的双手”的重重感叹。
天下由来轻双臂,世人何苦重连城。由此反证的是,对于多数人来说,终其一生为外物所役而不停奔波,就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枷锁和归宿。总是埋头赶路却从不去仰望星空似乎算是踏实肯干,但深陷柴米油盐般一地鸡毛的凌乱,一样会有世间万苦人最苦的丛生哀怨。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梦魇,总是与人类前行的脚步如影随形。连带着的,就是普通人在没有也不可能选择的情况下,就被抛入生活的泥淖中,在或沉或浮的状态中辛苦挣扎一生。倘若不相信这个魔咒,就请你再认真阅读一遍二十五史,那里会有现成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