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提过,要想让孩子摆脱成瘾的坏习惯,比如手机成瘾。最好的方法不是去制止去阻止,而是用另一种让孩子感到愉悦的事情在那个时间段时去替代它。和孩子不是一味的满足或是不满足,而是可以和孩子提要求,提条件。这话说到我心坎上了。爱孩子不是一味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满足它所提要求的同时,家长对等地提出想要孩子做的事情。
这不,这个机会来了!
明天是学校的读书节,孩子们需要比以往上学时间稍早一些。除了读书节活动外,还有义卖活动。义卖所得善款将会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们很是兴奋。
老师在群里提醒带差不多三十元的零钱,结果儿子不知为啥,觉得三十太少,要带一百的散钱才行。
和孩子讲带太多钱容易丢,老师没要求等之类的理由,发觉根本讲不通。孩子听不进去,他只关心和在乎能不能帮他弄一百的散钱。
细想,没必要和孩子犟。一来义卖所得善款会捐出来,这是献爱心做公益,也是好事。二来或许孩子在同学之间是不是承诺过什么呢?用带多零花钱来表达有面子?看来,硬着不行,那就改下策略。
“这样吧,你手头上已经有三十块零花钱了。明天七十我帮你带着。我也要过去你学校。你需要用就告诉我。”我说道。
“妈妈,你明天五点钟叫我起床,我现在要去睡觉了!”这时已是九点钟。平时晚睡的娃主动要求早睡。
“妈妈,你不许骗人!妈妈,你不许骗人!……明天一定要给我带七十块!”已在卧室的娃还在床上大声念叨着,让在客厅的我答应他。
“这样吧,你读半小时书,我就明天就帮你带。”抓住孩子的软肋,我要求他读书,“现在读十分钟,明天早上读二十分钟。”
“不行,我现在要读三十分钟!”孩子和我讨价还价。
“不,最多只能十五分钟!”我不同意。
“那我读二十五分钟!”孩子和我杠上了!
“不行,你只能读二十分钟,明天早上读十分钟。”我和孩子拉锯着。
“好吧!”孩子表示同意,“妈妈,你帮我拿语文书。”
这还不简单,我顺从着帮孩子从他的书包里拿出语文书,把手机微信录音功能打开,让他对着手机录音。
孩子开始认真地读起来,还真的没有做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