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学习复盘
情绪化的表达和表达情绪,这是两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习惯了情绪化表达,而不是表达情绪。
什么是情绪化表达?
就是在语言和行为中带着情绪,用情绪告诉孩子:我生气了。
让TA意识到:
我之所以这么愤怒,都是因为你造成的,你需要为此负责。
你改变了,我才不会这么生气,才会对你好脸色。
很多妈妈吼孩子,冲孩子发脾气,摔摔打打,都是一种下意识的情绪化表达。
就像我因为我女儿看电视最初做出的反应。
我耷拉着脸,不理他,这其实是一种隐性的愤怒,以此告诉她:我生气了,你还不赶紧做出改变。
01
为什么会发怒、惩罚?
为什么会有情绪化表达?
因为我们的怒火背后往往隐藏着恐惧和无助,脆弱和期待。
只是,我们很少意识到情绪背后的这些东西。即使看到了,也不敢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
怎么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无助呢?会不会让TA看不起?会不会让TA更加有恃无恐?
一想到这些,我们就更加心生恐惧。
不行,绝对不行,我要维护我的自尊。
我要穿上愤怒的盔甲,用吼骂让TA屈服,让TA听话。
我要惩罚TA,让TA害怕,让TA有不好的感觉,这样,下次TA就不敢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可惜,愤怒和惩罚,只会激发恐惧。
孩子也许确实变得听话了。但听话背后的动力,是恐惧,是因为害怕惩罚、害怕被抛弃而不敢去做。
一旦惩罚消失,TA很可能变得变本加厉,以补偿过去的压抑。
或者,TA会变得更加取巧,想方设法钻空子,以规避惩罚,成为一个“油滑”的孩子。
或者,TA会变成一个唯唯诺诺、非常敏感的孩子,习惯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再或者,TA不再害怕惩罚。当惩罚失去了威力,你又该怎么办呢?
而且,愤怒和惩罚,看上去没有压抑情绪,而是发泄了出来,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无意识的发泄——妈妈们对自己的愤怒情绪没有清醒的觉察,更看不到愤怒背后隐含的感受和期待,完全是被情绪驱使着本能冲动。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同感,吼完了孩子,看上去是发泄了情绪,但过后感觉并不好,并没有因此轻松一些,还多了一份内疚和自责。
那该怎么办呢?
处理情绪的真正方法,是表达情绪,坦诚交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期待。
我们这样去表达:我很害怕,我害怕失去你。
就像我告诉女儿:我刚才有些生气,我对你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为什么要表达情绪?
因为情绪是这样一种神奇的东西。当你看不到它,回避它,压抑它,它就会掌控你,驱使你做出冲动的、无意识的举动——情绪在用各种方法表达自己,想方设法让你看到它。
当它被表达、被对方看到,它的威力也就烟消云散了。
语言,本身就是一个意识化的过程。当你用语言表达出情绪,就是一个被看到、被意识化的过程。
当情绪和感受被说出来,被“看到”,它的威力也就消散掉了。
你就从被情绪掌控变成了掌控情绪。
表达情绪,其实也是一个真实地面对自己的过程。
当你变得真实,真实地面对自己,真实地面对他人,对方才会回报以真实。真正的情感交流才会发生。
当我们不能对自己真实,我们也会养出一个不真实的孩子。
你给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
从情绪化表达到表达情绪,这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表达情绪,需要觉察。
需要及时觉察自己的内心,看到愤怒背后的恐惧,强势背后的脆弱。
看到、承认、接纳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有恐惧、会脆弱的人。只有允许自己有恐惧、有脆弱,你才会允许孩子有恐惧、有脆弱,允许他的不完美。
表达情绪,需要勇气。
勇敢地承认并表达自己的恐惧、脆弱,说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期待。
真实是需要力量的,“色厉”的人往往内荏,内心强大才会平和淡定,不会害怕被伤害。
表达情绪,还需要不断练习。
每当有了情绪,尝试着觉察情绪,和自己的感受相连接,试着表达自己。
这并不容易。我们早已习惯了用头脑去分析评判,习惯了冲动行事,习惯了掩饰和伪装。
就像在原始丛林中开辟出一条小路,会被划伤,会被绊倒,但还是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去克服自己的羞耻感、虚弱感,去练习真诚地表达。
你离真实的自己越近,你就离真实的孩子越近。
写在最后,父母学会平和地表达情绪,这也是一个孩子希望被对待的方式。
吴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三级心理咨询师,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