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
基层,作为国家发展的坚实根基与活力源泉,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使命。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于基层而言,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劲动力与智慧源泉的关键所在。
培育本土人才,厚植基层成长土壤。基层应立足本地实际,挖掘内在潜力,培育契合“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本土人才。一方面,强化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体系建设,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需求,开设诸如建筑工程技术、跨境电商运营、特色手工艺传承等专业课程与实训项目。例如,在一些拥有传统手工艺优势的基层地区,可组织老工匠带徒授艺,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国际市场需求,培养出一批既能传承精湛技艺,又能将本土特色产品推向“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搭建基层人才成长的实践平台,鼓励本土人才参与到本地与“一带一路”相关的项目建设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从基层项目管理、技术研发到对外交流合作等多方面锻炼人才队伍,让本土人才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骨干力量。
引进外部人才,广纳四海贤才智慧。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吸引外部人才投身基层“一带一路”建设。基层可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待遇保障、职业发展、生活环境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比如,为引进的农业技术专家提供实验田与科研启动资金,助力其在基层开展新型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与交流中的技术需求;为跨境贸易人才提供便捷的商务服务与市场对接渠道,吸引其助力基层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国际人才交流组织的合作,通过建立人才工作站、实习基地等形式,柔性引进各类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定期到基层开展项目合作、技术指导与学术交流,为基层“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前沿理念与创新技术,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善用各类人才,激发人才最大效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是用好人才的核心。基层应摒弃传统的单一评价标准,构建以业绩贡献、创新能力、国际合作成效等多维度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在“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中,依据人才的专业特长与能力水平进行精准配置,让精通国际商务规则的人才主导贸易谈判与合作协议签订;让擅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人才策划组织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此外,营造宽松自由的人才创新环境,鼓励人才在基层创新创业,对有潜力的“一带一路”相关创业项目给予政策扶持与资金资助,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让各类人才在基层“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基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犹如为“一带一路”建设筑牢了坚实的基石,汇聚起推动全球合作与发展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基层当以人才为笔,以创新为墨,在“一带一路”这幅壮丽画卷上书写出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携手世界各国共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