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三不吹”原则

吹SHAKIHACHI的日本女人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关箫的“三不吹”原则!

  这里所说的“箫”,包括中国的琴箫、洞箫和南箫以及日本的SHAKUHACHI等民族管乐器。

  说到这个“三不吹”,您可能要问了,这是个啥东东呢?别急,我这就给您细细道来。所谓的“三不吹”,就是指“气场不对不吹”,“地方不对不吹”,“人不对不吹”。

  怎么理解呢?接下来,我就通过三个小故事,带您领略一下这“三不吹”的奥秘。

  先讲第一个故事。

  有位朋友开了一家餐馆,开业那天,特地邀请我去吹箫助兴。

  到了现场,哇塞!人山人海,心想这氛围怕是不好吹,可朋友坚决邀请,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剪彩之后,男人们高谈阔论,女人们叽叽喳喳,孩子们吵吵闹闹,简直就像个大杂烩。

  我在角落里默默地吹着箫,连自己都听不清吹的啥,那场面,真是尴尬极了!想想看,气场都不对,咱还吹个啥劲儿呢?吹了也是白吹,人家吃得不亦乐乎,你在这儿啃着竹头吹箫,不是搞笑吗?

  说起箫,那是让自己愉悦的工具,可不是为了让别人高兴的。所以,您吹得再好,人家也不一定在意,顶多觉得您在那儿拿着根竹子晃来晃去,挺滑稽的。

  这就是气场不对。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上个冬天。

  那天我参加一个艺术节活动,准备上台吹箫的时候,雪花那个飘,北风那个吹啊,简直像刀割一样。舞台露天,洞箫声音本来就小,不过有了扩音器,露天吹问题也不大,但冬天室外吹,寒风直往口鼻里钻,正常呼吸都困难,还怎么悠闲地吹箫呢?

  这就是地方不对。

  露天吹箫,最头疼的就是风干扰,音准难以掌控,气息强弱也受影响。为了对抗风,不得不加强口风,结果曲子吹出来,干巴巴的全是大口风,那抑扬顿挫的韵味儿,统统被破坏了。

  古人练箫,会选择风口浪尖,没错,那是“练”,不是表演。就像武术,练的时候可以负重,但真正打斗,负重就得去掉,否则就是傻帽了。吹箫表演,是要展现洞箫的优美,不是秀肌肉,对吧?

  看看日本人吹SHAKUHACHI时的仪式感,你就知道啥叫“恭敬”了。

  还好,我在台上刚站稳,那风就停了,如有神助。

  最后一个故事。

  有位女老师带着几个学员到我的工作室小院子来玩,叫我吹箫,我找各种理由推脱没吹。

  后来学员问老师,“那天,为啥老头不吹箫?”

  老师说:“吹啥呀,我带着那么多学员,他以为你们都是我的粉丝,他吹好了我丢人,吹不好他丢人。都是丢人,他当然选择不吹了,对不对?跟女粉丝较劲,没必要啊,对不对?”

  吹箫,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要耐得住孤独,甘于寂寞。你吹得好或不好,不用和别人较劲,也不用和别人比。只要用心练习,现在吹得不好,有没有人欣赏,没关系,自己喜欢就行。别放弃,持之以恒,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谁还敢说你吹得不好?

  让我们从这神秘的“三不吹”原则,联想到其他方面,由此及彼,学会及时止步,从而获得宁静淡泊的生活姿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说到箫,很多人分不清楚箫和笛的区别,可听觉特别敏感的我,从来不曾混淆过,原因是那箫的音色在我听来是美妙得无与伦比。...
    叽哩咕噜AMY猫阅读 5,386评论 4 9
  • -1- 宋神宗元丰五年的农历七月十六日这天,苏轼和他的朋友们在月夜里划着小船游赤壁。 小船在江面上任意飘荡着,船上...
    芊语芊寻阅读 6,215评论 20 39
  • 文|童攸宁 深秋,山间,雾雨蒙蒙。 羊肠小道上,杂草丛生,只供一人走的路径,此时也是枝蔓纠缠挡住了去路。披着蓑衣的...
    稻草人与野蔷薇阅读 3,424评论 0 1
  • 琅琊令第三十二期:别离 武侠江湖 01 南海离长留没多远,若走云端,只需半日。可笙萧默却多耽搁了些时间,只因途中下...
    gio33阅读 5,521评论 23 6
  • 谢石相简评:乡愁叙事的皈依,最终都要归向具足普适性和人民性的个人体验,所以在乡愁制度化为一种意识形态之后,乡愁仍然...
    谢石相阅读 9,838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