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语出《老子》第二十八章。字面意思好懂——深晓光明的显赫,却甘居幽黑的暗处,愿为天下的榜样。“式”,王弼《注》:“模则也。”但深究,就必须将此语和全章联系起来理解了。
第二十八章,老子阐述了他的“知雄守雌”理论。
“雄”,是雄刚、外显、不折不挠。“雌”,是雌柔、内敛、虚怀若谷。
老子在此章中,连用“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三组文字讲述了他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认知,也阐述了他对天下治理的观点。
老子与孔子基本同时,年龄稍长。他又长期担任周王朝藏室之史,饱览群书,纵观天下,这些阅历是孔子也不可比的。
春秋战国之交,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已然大乱。凡有思想有抱负之人,难免不对时局和治理策略有自己的思考。
孔子和老子显然都对当时的混乱局面不满。但两个人思考之后,得出的解决办法是截然不同的。
孔子认为,必须“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宗法和礼制秩序。老子则认为,要“返朴归真”,才能天下大治。
据此,老子认为,“圣人”和“官长”,都应该“复归”,就是第二十八章三次提到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圣人”,即指天子君王,又指所有有道德追求的“文化人”。“官长”,就是诸侯和士卿大夫的各级贵族。
所以说,第二十八章,既是老子的个人道德修养主张,也是他的“政治学”主张。
全章文采斐然,哲学味道奇浓,内涵深奥隽永:“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王弼《注》:“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谿”,可以理解为深谷中的水道,纳百溪而成川。亦可理解为“蹊径”之“蹊”,仍然是“道”。“忒”,王弼《注》:“差也。”“常德不忒”,美德永不丢失。“无极”,王弼《注》:“不可穷也。”“复归于无极”,回到无穷无尽的真理之境。
关于此章,有人认为是经过后人修改过的。但目前从《庄子》、《仪礼》,特别是近年出土的汉简、帛书看,文字顺序或有变换,但总体内容应没有大的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