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碗、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它们不仅会作为一种容器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里,也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品进行展示。当瓶、碗、罐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呢?
活动区时间到了,和以往一样,孩子们开始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区域活动。大尧、小溪、艺霏来到了搭建区准备搭自己喜欢的瓶碗罐。
“我想搭这一个啤酒瓶!”
“我不喜欢啤酒,我都不让爸爸喝啤酒,我们来搭吃饭用的碗吧!”大尧说道。
几个孩子的想法产生了冲突。
“我们来投票吧!老师说过,要先商量一下,再开始搭!”小溪此时成为了调解者。
“行!我们来投票!”大家都同意小溪的想法。
在一番投票后,大家准备搭建吃饭用的碗。
“第一步要先搭什么呢?”“搭一个什么样子的碗呢?”
“我们需要先来设计一下!”说着,小溪用搭建积木临时搭起一张小桌子,开始和大尧、艺霏设计即将要搭的碗。
小溪首先画出了碗的样子。然后开始讨论,都需要哪些材料。
“我们需要一些长木板!就这样做成碗的样子。”
因为孩子第一次搭“碗”,所以现在的想法也是在猜测和尝试当中。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行动起来了。大尧拿来很多长木板,小溪和艺霏负责搭建,但是在搭着搭着,大尧突然说:“不对!碗是圆的,你们搭的是方的!”大尧指着碗跟小溪和艺霏说到。
“可是,我们不会搭圆形的。”
“我来试试!”说着,大尧开始用长木板围拢。大尧尝试用长木板围成一个圆形。“这里多可一根木板,拿掉一个。”小溪和艺霏也开始观察着“圆形”的围拢方法。(这里是多边形,孩子还没有相关概念,所以用圆形这一词语来描述。)
“你们围了一个什么形状呀?”我开始介入孩子们的游戏,并尝试引导孩子们认识六边形。
“我们围的是一个圆形!”
“其实也是一个六边形。”我回应道。
“嗯?六边形?”孩子们很疑惑。
“对呀,你们看这是圆形,和你们搭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我引导孩子们对比、观察六边形和圆形的不同。
“六边形这里是有角,尖尖的!圆形没有!”
孩子们已经发现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开始了接下来的搭建。
大尧开始搭第二层,但是在搭第二层之前,大尧把木板上放上了空心长方体积木作为底座,这显然是大尧把之前搭建高楼的经验迁移到了搭建碗上。
“大尧,你为什么要放上这些空心积木呢?”我问到。
“因为这个碗是立体的!”
“对!这样我们搭的碗就会变大!”
这里,孩子们了解到了“平面”与“立体”的区别。
搭了3层以后,孩子们兴奋地跟我说“老师!我们搭完了!你看!我们还能进来呢!”说着孩子们开心地蹲在了自己搭的大碗里。
但是,真正的碗的形状是碗底到碗口逐渐变宽的,孩子们在本次搭建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接下来,他们会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期待孩子们接下来的活动吧!
教师思考:
孩子们来到搭建区后,一开始产生了“冲突”,由此进行商讨,这就体现出了大班幼儿合作能力逐渐增强,遇到事情也能相互交流讨论并最终能达到意见相互统一。
和小班、中班不同的是,大班孩子已经有了做计划的意识,所以,在来到搭建区以后,孩子们也开始计划自己要搭建的作品,并画出设计图,以及搭建需要用到的大致材料和数量,这很好地体现了孩子们做事情的计划性。
“多边形的认知和搭建”是本次游戏的难点,孩子们在实践过程中,初步感知到“圆形”与“多边形”的不同,并能根据多边形的边数拿取相应数量的积木;在围拢过程中,孩子们也能意识到要调整“边”与“边”之间的距离,来得到一个规则的六边形,这是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对“图形“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