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最喜欢过渡句和过渡段,承前启后,承接过去,连接未来。
后来写文章的时候,无意识的去探究前后段要怎么写才能很自然地连起来,读的时候不会觉得起伏很大。
想了想,这也是一种对过渡句过渡段的追求吧。
暑假课程即将开始,为了保证小朋友能够顺利上课,我开始了课前核对,核对时间是否合适,核对讲义是否收到,并在最后加上请务必回复。
信息发出去后,部分家长马上回复了我,还有一部分家长迟迟不回复,等了两天我又给这部分家长发了一条微信,还是没回复。
我有些生气,课前核对是为了保证小朋友能顺利开始暑假课程,为什么一条一条都不回复呢?
我是一个急性子,只要看到听到什么事,必须第一时间完成,绝不往后拖,我知道一拖再拖,迟早完不成。我这种有些强迫症的性格让我想以要求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知道这不可能。
课前的打卡活动,我已经说过一天一页,总共十页,刚好在课前结束。但是就是有家长一口气让小朋友把10页全部做完。很生气,这样有什么效果呢?
这些家长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也一样吗,拿到什么事情,总是想着一口气把它做完,然后去做其他的。
最近这两个月,我明显发现:我太急于求成了。
知道了文字可以变现,很想马上让它变现,知道了自媒体这种新兴产业,立马投入其中想赚到外快。
但是,它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一边压制自己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一边积极的寻找文字中存在的不足,看了很多大神的文章,对比之后发现我的文章写的太浅,没有任何深意,自己的东西很少。
还是输入不足,没有足够的输入,我就想去输出,太会白日做梦了。
发现了文章的不足,我开始着手安排输入计划,对于写文章来说,最重要的输入就是读书,其次就是练习和观察。
我开始学着静下来,不急着去“求成”,文字变现是一场长久战,我现在相信:只要耐得住寂寞,输入足够,练习足够,那输出就不成问题。
我相信发现的文章中的不足是我文字的一个过渡段,承接以前的文字,为未来的进步铺垫。
静下来,让我静静地完成这场跟自己的比赛,让我静静地写好这个属于自己的过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