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天性中就富有自由的想象,具有创造的潜能。我们经常会观察到,幼儿的自哼自唱,对各种能发出响声物品的敲敲打打,加进了他们自己“独创”的模仿表演。他们的哼唱或表演可能是很幼稚的,甚至不可能再重复,但这是他们主动的情感表达,是可贵的创造性活动。——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有了前两次课的铺垫,孩子们很快就清楚如何来参与老师的活动。我们还是从稳定拍感的培养入手,在《跟着走》的节奏童谣中,孩子们逐渐形成了稳定拍感的意识,拍着手,踏着脚,孩子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探索。在低幼阶段的课程中,我们会着重培养孩子的稳定拍感,让孩子尽可能的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体验音乐。本次课,我们用孩子们熟悉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来进行稳定拍的培养,上周的课堂中,孩子们尝试用小沙锤来练习击打稳定拍。这次课上我们搬出了地鼓,让孩子们边击打稳定拍边体验探索不一样的音源。
课程初期,集体活动会是孩子的主要学习形式,让孩子们一起在重复中学习,在模仿中学习,重复着相同的动作,探索着不一样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模仿老师也模仿同学,逐渐的我们会看到孩子们音乐能力的提升。
因为孩子的年龄尚小,受发声能力的限制,所以这个年龄段孩子们学习的素材以童谣为主,读比唱更容易让孩子接受,通过读童谣时声调的起伏,也能去突破孩子们的音域,为接下来的歌唱做好准备。
《咕咕,你在哪儿》是一首只有S-m两个音级的歌曲,是孩子们必须背唱的曲目之一,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就是从这两个简单的下行音级开始,让孩子按照科学的顺序性进入准确歌唱的训练中。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一起静待孩子们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