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艺博学习了父母课堂第二期,收获很多。尤其是更新了许多观念。今天想回顾一下这个问题:与人沟通有冲突时,到底是谁有问题?
春天老师说: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而是看待和处理问题的人。就好像榴莲,有人说它香,有人说它臭,可事实上,榴莲本身并没有香臭,只是吃榴莲的人的感受不同而已。所以,我们去争论榴莲到底是香的、还是臭的就没有意义了。
回到今天的主题——出现冲突时,到底是谁有问题?
判断依据有三:
★需求未被满足的人,拥有问题。
★谁拥有情绪,谁就拥有问题。
★谁觉得别人有问题,谁就拥有问题。
举例说明。
孩子想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别人不给,孩子大哭大闹,很明显,孩子的需要未被满足,且带有情绪,所以问题在孩子。家长此时该做的是安抚孩子,先想办法让孩子的情绪平复下来,再和孩子讲道理。
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哭闹,自己很没有面子,希望孩子别那么大情绪,但孩子没如自己所愿,于是感觉烦躁,从而责骂孩子。这样一来,家长的需求(希望孩子安静)未被满足,也带有情绪(烦躁),且有了不当行为,因此,同时也拥有问题。
还有常见的一种。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排名能达到多少多少,结果考试出来未能如愿,与孩子沟通时就容易发生冲突。通常,我们会认为,是孩子有问题,因为TA没有达到目标。
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上面例子中,目标是家长希望的目标,换句话说,是家长的需求,考试却是由孩子去考,让孩子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孩子没有满足你,你就责怪孩子,孩子会不会觉得委屈?你骂TA,TA会不会怨恨你?可见,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家长制定的目标,产生了冲突,主要问题在家长。
如果是孩子自己制定的目标,没有达到,家长因此而生气,是谁有问题呢?还是家长。家长为什么生气呢?说到底,还是家长内心深处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时,我们只能无条件接纳结果,因为那是孩子的权力。
然后我们要做的不是指责,而是去了解,了解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是能力问题、还是意愿问题。
如果是能力问题,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如果是意愿问题,就要搞清楚,孩子和你的亲子关系好不好、孩子和老师的师生关系好不好,如果不好,孩子自然不愿意配合达成你的期望。
第三点内容留待下次再说。
还要谢谢春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