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带着觉知去体验生活的时候,越来越会感悟到,人真的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一切。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失去它们了。
就如与他人的相处,我们不知道见的哪一面可能是最后一面,在一起的哪一次陪伴是最后愉快的陪伴,说的哪一句话是最后一句话。
也许在生活中,人们渐渐习惯了所拥有的东西,就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然后总是去关注和追逐没有得到的东西上面。
比如要是有个爱人天天在身边,就可能嫌他带来烦恼,对他这里看不惯,那里看不惯,觉得他在身边就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爱人陪伴多了,嫌他不上进,没有事业心,爱人关注工作多了,又抱怨他没有陪伴,没有爱。
但是如果经历一次不确定性的事情发生,例如一次飞机的延误,迟迟等不到对方的回信,例如对方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平淡的日子被打破。
在体会到失去的恐惧和难受时,就可能会幡然醒悟:身边的人事物,总有一天是要离开的,在这一刻,会觉得平常是多么的珍贵。
对待身体也是如此,人们在它还比较健康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它,把目光放在追逐更高的欲望上。
曾经在坐电梯的时候,电梯里进来几位外卖小哥。其中有一位半开玩笑地对同伴说:“我觉得自己现在什么都有,就是没有钱。”
或许,现在的人所认为的没有钱,是没有大量的钱,每天满足更高欲望的钱,或者没有比别人更多大钱。实际上,当通过踏实工作,赚的钱还是可以让自己有口饭吃的。
同时看到,仿佛人们对已拥有的东西会觉得它们不会变,不值钱,也不值得去关注
然而,倘若没有健康的身体,也许连出行都变得更难,更别做更多的事情了。
人的欲望和要求常常是无止境的,对自己如此,进而对他人也如此。
比如对待孩子,当他们每天生龙活虎的时候,会嫌他们捣乱,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当他们做到父母要求的这件事情时,就立刻想他们做到下一件事情。
直到哪一天孩子感冒咳嗽了,身体抱恙了,才回过头去想,只要他身体健康就好,其他事情都可以慢慢来。
或许人们或多或少有走过这样的路程,从拥有时的不在乎到失去后的反省,再重新调整对自己与对他人的态度。
于是,也领悟到,真正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是生活给了什么就接受什么,接纳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什么样子,别人是什么样子的就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一味地用挑剔的眼光去强求凡事都随自己的想法和标准来。那样会失德,也会离道越来越远。
所以,学会随顺和珍惜,这样才能慢慢积累出德行,渐渐靠近《易经》中说的“悔亡”,少一些后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