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百家讲坛的王立群教授说,这首诗已经完全看不出苏轼最初被贬黄州时彷徨苦闷的状态,已经从精神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从苏轼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的是他不断在贬谪中寻找身体和心灵的归宿,身体的归宿以家为核心,他从眉州出发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到后来被贬谪,又在黄州,在常州、在惠州想办法置地建屋,想营造一个栖身之所,为自己在当地寻找一个存在的理由,在心灵上他通过游山赏景,一路写诗参禅,用诗词来直面人生的苦难,在精神上寻找一个归宿。

我特别喜欢这首诗,因为人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挫折失败每个人都经历过,但是每个人对待挫折失败的态度往往会天差地别,有像曾国藩那样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也有像项羽那样,不过江东,乌江自刎。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如意不如意其实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这个“念”就一个字,这个念可能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洒脱,也可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线惆怅,不同的“念”造就不同的果,不同的果又产生不同的“念”,因果循环,每个人都在自己设定的因果中难以自拔。

念是什么? 念就是你对这个世界、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你怎么定义这个世界,世界反过来又会如此定义你。

竹杖芒鞋轻胜马以及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的念,是他经历了乌台诗案,经历了初到黄州的凄苦生活之后,重新对自己,对世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认知,你能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他直面苦困的勇气,他在雨中用这首诗告诉他的政敌,告诉朝野上下的所有人,他不会被打倒,还会继续乐观的生活下去!他也在用这首诗告诉自己,烟雨任平生,不与世界妥协,但与自己和解!

如果你现在也在经历艰难困苦,想想千年前的苏轼,想想他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你处于他的人生境遇,你会如何,再拿他的苦难和你面临的困难做做对比,你比他更难熬么?再读读他的诗词,你的“念”和他的“念”区别在哪?

我想告诉你: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凡是序章,皆有希望,心若有光,不负勇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