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山路上去,就是之江学院了。微风摇曳,树影婆娑,翠绿的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树脂味,一溜儿一溜儿地钻到我的心间,沉淀在我的胸口。
这树有些年月了吧!你瞧他们底盘多稳,虽说不上多么粗壮,但自成一股劲派,扎扎实实地撑起了千条枝万重缕。每一股枝干都像拧聚着无穷的劲儿,这劲儿在不停地生长,不停地膨胀,树上的翠绿好像也在不停地生长,不停地膨胀,树上的每一寸都涨满了生命力,嘶吼叫嚣的生命力!每当你觉得它要爆裂了,它又及时收了锋。如此收放自如,可见其火候!怪不得古人常说:树品在于骨,品树如品人。树同于人,人同于树,骨子里的那股气,那股劲才是最宝贵之物。
山路绕墙而上,离正门有些距离。登山求学,放在如今,可算是稀罕了。这样的求学方式,像极了古人上山拜师求艺的情景,如此添了一丝古意,让整个过程变得颇有一番趣味。
沿着长满了青苔的老墙,踏着斑驳的碎影,只听见蝉鸣鸟叫,以及自己的脚步声,再没有别的了。不由得想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几句诗。
来到之江大门,一块破旧的方正石碑上,镌刻着"浙江大学 之江校区"八个小楷,上小下大,锋欲破不破,势欲藏难藏,规矩中带着个性,个性中有着谦虚。
来到校内,石阶遍布,山林欲是,曲径通幽。无一处是能平坦走到尽头的。如果想要看看这校园的风景,只能顺着台阶,一层一层爬上。这是校园吗?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校园!就仿佛在山里零星建了几栋房子,搭了些台阶,引了几条小路,就命名为之江学院了。
学院内溜达的学生极少,只偶尔看见几位带着金丝眼镜的外国学生匆匆跑进"Severrance Hall"(因L.H.Severrance先生捐资修建而成,故以其名命名该建筑 ),想必是急着上课。
校园内的建筑,还保存着民国时期的风格,融合了东西方特色。尖角、红墙、雕花阳台、绿漆的棱形窗,很像教堂,颇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味道。估计是受了西欧宗教文化的影响,除了建筑像教堂,连花坛的构造也是十字架的形状。路边的草丛里不时跳出几只觅食的野猫,也不怕生人,只自顾自的。恍然,有如误入桃花源般,不知世间何年何月,只见山花烂漫。
上山是"林遮青木盖,叶掩小楼羞",下山是"层林尽染高角,千阳斜点翠楼"。下到半腰,不知何处传来钟声,雄浑肃穆,余音不绝,正应了常建之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