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竟如此的浪漫,在祖国的西北大漠河东南沿海,各用两课树来标志中国近代史的进程。左公柳见证了新疆的收复,沈公榕却见证了中国近代海军的诞生。
经过150年,中国海军才迈出家门口走向深蓝,这个时刻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
马尾船厂——当年拖着长辫子的中国员工就是在这钟声中上下班的,他们好奇的听金发碧眼、高鼻梁的洋师傅讲蒸汽原理,学车、铆、电焊。沈公榕,经过150年的沉淀,它也是一颗参天巨木,浓荫覆地,大约有多半个篮球场那么大,郁郁乎如一座绿城。
这一块儿土地是中国近代最早的舰船基地,中国制造业的发端处,中国飞机制造的发祥地,中国海军的摇篮,中国近代教育的第一个学堂,中西文化大交流的第一个平台。这里竟创造了十多个中国第一。现在我们来凭吊它就只有这几座红砖房子,一座钟楼和一棵古榕了。
鸦片战争后,清帝国被列强敲开了国门,国势日弱,老祖宗传下来的大刀长矛在洋枪,洋炮面前是那样的无奈。左宗棠上书请在福建马尾开办船场,立被批准,但𡯁宗棠任命收复新疆,他不放心刚起步的船政大事,遍选接替之人。历史有时是这样的匆忙沈葆桢守孝在家被逼上任,而当大任。
沈葆桢从小受过严格的儒家思想的教育忠君报国,一身正气,他也看到了世界潮流力主师夷制夷,变革图强。在晚清睁眼看世界的先进分子中他是晚于林则徐,魏源,早于康有为,梁启超的过渡人物。
他原本是不想接这个摊子的,但左宗棠三顾茅庐请出山并亲自为他配好各种助手,请人帮他筹钱,又一再上书朝廷催其就职。忠孝不能两全,孝期未满的沈葆桢就走马上任了。
他要引进新法,以精卫精神一筐一筐的填海筑基,开创近代中国造船大业,不信事情办不成。
新事物一开始就遇到保守势力的顽强阻挠,还没有造船,就先是一场思想大论战,这有点像中国改革开放出的真理大讨论。
沈葆桢是为了造船才同时培养人才的,无意中他成了中国工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第一人,中国的第一所职业教育学校诞生,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一块历史的里程碑。在接触西方科技的同时,又必然接触西方的思想文化于是这批人又成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满山的榕树攀山附石,层层叠叠,绿云压城。气根从天而降,密如天幕,有的竟穿透石块,石上生根,直如弦,挺如柱,它们都是沈公榕的后代。而路旁、草地上的树下因地取势,便立了严复,詹天佑,林纾,邓世昌等几时个船政人物的雕像,他们都是沈葆桢的学生。都或坐或立,仰望大海,还在关心着中国的海疆,中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