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毕业后参加工作多年,仍然是个不爱阅读,也不会阅读的人。现在,踏上阅读之路已经有十多年了。初期的困惑、感叹,期间的坚守、打气,后期渐渐养成阅读习惯。现在一天不阅读,就像球迷没能看到比赛直播一样,心里空落落的。
今天日更,主要想将自己阅读期间的感悟说说,好卸卸货。货不见得是好货,分享为愿。
01兴趣第一
初次讲课时,建议先开口;初次写作时,建议先动笔;初次阅读时,也应先读起,兴趣是先读起的钥匙。
喜欢探案的,可以看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喜欢销售的,可以看看《影响力》。我因为喜欢富有想象力的小说,故从《神秘岛》、《海底两万里》和《三体》开始了阅读之旅。
对入门者来说,首先应培养阅读兴趣。越感兴趣,读起来会越带劲。别功利性太强,别先判断是否有益。随着书读得越多,年龄越大,阅历越丰富,人的兴趣点会变换。
我曾经喜欢看励志类的,但看了一段时间后,自己认为无非是在说“积极”,就转到了历史类。又过段时间,自己讲课时认为应知道些演讲技巧,就转到了演讲类。
02好书不厌
“开卷有益”,除了提倡多读书,还应提倡多读好书,否则,误读烂书会浪费时间。什么是好书?因人而异,可能感动心灵、启发思想、有所助益都算是好书吧!
兴趣第一和读好书并不矛盾,总会有感兴趣的好书存在,关键是如何结合兴趣选择好书。
借用别人认同来选择好书是一种方法。在“微信读书”上,如果搜索“名著”,会搜到前人鉴别后的好书。其它书籍,除了看书目和序言是否与阅读目的相关外,我会关注评分,如果评分在8分以上,尤其在8.5分以上,一般来说,都是不错的阅读对象。
名著经过了时间沉淀,阅读水平也应沉淀。如果两者匹配,好书才能不厌。
《红楼梦》是名著,但相当长时间,我没能读下去。后来,又经过几年,再读《红楼梦》时,居然起劲,而且还顺势读完《源氏物语》。现在想来,当时可能是阅读水平不足以支撑。慢慢来,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03享受过程
有人说,这记性啥也记不住,不读了,读也白读。
记不住是结果。请别太在意结果,注重享受过程。当咱读到作者观点的那一刻,受到启发,让咱联想到作者的方法同工作或生活有关;受到感动,令人泪目。这已经足够,阅读有利于提高认知水平,这种水平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是浸润式的,是在其中,随其后,慢慢地随之而来的。
以前,合计13册的《德川家康》,我看着眼晕,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总感慨何时才能读完,这也是注重结果的表现。同时,也有过追求阅读数量的毛病。虽然早就知道有时质量比数量重要,但看到“微信读书”上读完的书越多,还是觉得成就越大,越高兴。
读书如果是修炼,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修炼的应是认知,没有认识到或认识不深刻,都可能做不来。渐渐地我阅读了《认知觉醒》,开始对认知有不同以往的认识。享受过程还在于,不再感兴趣或发现书不好,就不读;如果书中部分内容重复或不好,就跳过或略读。舍得,舍得,把舍去的时间留给高质量好书,才能有时间去思考、消化和吸收。
04专注环境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专注阅读的榜样,他们都发自内心地渴望阅读。可见,阅读是精力集中的脑力活动。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思考,一是能否读懂的思考;二是启发性思考。如果精力不集中,会影响阅读效果。为自己营造安静环境,有利于专注阅读。
如果不相互探讨,建议不要同熟人一起阅读,否则,聊起天来会刹不住车,打起电话来会分心。在家中,我经常独自在房间阅读。
如果节假日去图书馆阅读,是个不错的选择。图书馆有阅读氛围,专注效果会好。这也许是政府建造图书馆的初衷吧!
05挤兑时间
为何要挤时间?同谁挤?挤多少?在哪挤?是不是问得太多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不多问、多坚持、多挤,会没有时间阅读。
同谁挤?如果每天优先将时间安排在微信、QQ、邮件和今日头条上,会没有时间阅读。如果认为阅读重要,可以挤时间安排阅读,微信等隔一段时间集中处理一次。
挤多少?初入门时或自控力不强,最好每天确定挤时目标,比如三个小时,如果在微信读书会自动计时。目标确定与“兑”有关,目标是承诺。我们许下了诺言,谁都不想做个不守信的人不是。
在哪挤?在快节奏生活下,有时,我们没有大把时间集中阅读。每天上下班在地铁或公交车上这段碎片化时间,可别小看它,大家可能彼此不认识,都在低头看手机,咱读咱的,又能碍谁的事呢?我经常这样阅读。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理是相通的。您说呢?
今天,就聊到这吧!明天再见!
文/足天/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