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霜华重,糯米暖寒冬。” 冬至悄然来临了。在这一天,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最为衰弱,人体阳气也随之处于低谷。
在这寒冷的时节,幸好有糯米,它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恰似一位温柔的暖心使者,为我们的健康添砖加瓦。一方面,糯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够迅速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为我们抵御严寒提供充足的动力。此外,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糯米还具有宝贵的养生功效。
1.养脾健胃
糯米性温味甘,归脾、胃经,有健脾暖胃的功效,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摄取。还能缓解脾胃虚寒、运化无力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情况。
2.补益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在中医五行中,脾土生肺金,通过健脾可以间接起到益肺的作用。
而且,糯米的温性可以温润肺气,增强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对于寒冷干燥气候下肺脏易受邪出现的咳嗽、气喘、咽干等不适,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补肾益精
中医理论中脾与肾相互关联,脾的健运有助于肾脏的滋养,从这个角度讲糯米养脾间接对肾有好处,同时,传统中医也认为糯米本身有一定补肾益精的作用,对于预防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不过,糯米也并非完美无缺。它比较黏腻,如同一位过于热情而略显 “黏人” 的朋友,在胃肠中消化起来相对缓慢,给肠胃带来了一定的消化负担。在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时,容易导致水湿代谢失常,聚而生痰。而且,糯米的营养成分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方面,较为单一。此外,糯米性温,食用过多会使体内热气积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但不必担忧,只要掌握一些巧妙的方法,就能让我们在尽情享受糯米的美好的同时,还能避开它的 “小缺点”。
1.食用量上遵循 “适度为美” 的原则
冬至时节,阖家围坐,品尝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糯米汤圆,或是吃上几个精心制作的糯米烧麦,既能满足味蕾对节日美食的渴望,又不会给肠胃造成过多负担,让身体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保持轻松愉悦。
2.合理搭配食材
可以和一些清热、化痰、健脾的食材,或者富含其它营养成分的食材一起烹饪。
比如,与清热润燥的食材如百合、莲子一同煮粥,百合的清甜与莲子的软糯融入糯米的醇厚之中,既能中和糯米的温热之性,又为粥增添了丰富的口感。
比如,与理气化痰的陈皮搭配,有助于减轻糯米的黏腻之性,使脾胃运化得更好,减少生痰的可能。
比如,在制作糯米糕点时,加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红枣、核桃碎,红枣的香甜与核桃的醇厚不仅丰富了营养,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使糯米更好地发挥其滋养功效。
3.烹饪方式要讲究
相较于油炸糯米制品,将糯米煮成粥或者做成清淡的汤品,这样相对更容易消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热生痰的风险。
煮糯米粥时,不妨多煮一会儿,让糯米的颗粒在慢火熬煮中充分释放出软糯的口感,变得更加易于消化吸收。
而且,制作汤圆时,可以用蔬菜汁或水果汁和面,既可增添缤纷色彩和清新口味,还能在不经意间摄入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让传统的汤圆焕发出健康的新活力。
4.把糯米磨成粉
据《本经逢原》记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这就是说把糯米磨成粉,做成糊糊,就不粘滞了,而且有利小便、补肺润肺等功效。那好啊,咱就磨粉,加水,熬煮着吃呗。
寒冬里,巧食糯米,养脾养肺,还不生热生痰,还不抓紧吃起来,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