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两点多,胖哒半夜醒来,鼻塞加上有点咳嗽,开始有些哭闹,好像还在睡梦中没有完全清醒,一直带着哭腔说话和提一些奇怪的问题。
小林哥很着急,赶紧开灯,一边回应他的每句话和问题,一边找来风油精(估计暂时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药),涂了一点在胖哒的鼻子下方,试图让鼻子迅速通气,孩子可能就不难受了。谁知风油精的辣味,把胖哒刺激得更难受了,他开始大喊大叫,说好辣,一边用手想要抹掉。场景开始陷入无法控制的状态,爸爸依然着急但又束手无策,只能一直安慰他:等下就不辣了。
我在当下听到孩子的哭闹,其实心绪也是有些烦躁波动的,但平静了几秒后,我抱起了胖哒轻声说:不哭,妈妈抱一下。然后离开了房间,到客厅里。客厅没开灯,和阳台有通风,我抱着他没说话,一边抚摸着他的背,一边慢慢走来走去,一是尝试让流通的空气和风把他鼻子的风油精味道慢慢淡化,二是让他在一个静谧的环境中慢慢平静下来,对他说的话和提的问题,我也没有去进行“回应”。就这样抱着他,抚摸着后背,走了5分钟左右,然后他慢慢睡着了。
把他抱回床上,小林哥也平静了下来,说:还是老婆厉害。放下孩子等他熟睡一点之后,我打开手机迅速预约了妇幼医院第二天的耳鼻喉科号(因为他鼻塞确实有段时间了,吃药也没有完全好),然后和小林哥说,明天带他去看看鼻子,现在你先安心睡觉哈。
第二天上午带他去了医院,医生诊断是过敏性鼻炎,然后便拿了些药回家。小林哥也放下了心,不再对孩子这个问题过于焦虑。
也许在我们“理性”思考下,所有的问题,都需要马上被解决,但其实,有些问题,是不需要马上被当下解决掉的,如果尝试各种方案要去解决它,反而会制造更多问题和麻烦。一个成年人烦躁不安/易怒的情况下,都不太适合当下做任何决策,更应该先让心安定下来,更何况是一个可能在睡梦中惊醒,无法控制情绪和言语的孩子呢。
所以在安抚胖哒之前,我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安抚目标,就是让他平静下来,他没完全清醒时哭闹说的话和问题,并不是一些“真实的问题”,暂时不用去一一回应,不然只会促进他一直进行大脑的思考和提问,扰乱他的精气神。
在过去做生涯咨询案例时,也会有类似的场景。当来访者源源不断诉说她的现状情况时,除了听她讲的内容,我更关注她整个过程的情绪状态,如果是处于高度焦虑,言语也变得没有逻辑等情况下,我会先将自己抽离出来,让自己的情绪不被对方带跑,然后只是倾听不说话,等待对方完全倾诉好,并能感受到过程中的“静谧”,自己慢慢由紧张变成平静,我再进行下一步的提问和交流。
这样的好处是,无论来访者内心有多乱,说的话多没有逻辑,在整个过程中,我都能保持高度的洞察力,觉察力和抽丝剥茧的能力,慢慢将对方从“乱”的现状和情绪状态中引导出来,最后我们再一起聚焦到此次问题背后的核心点,当来访者最后看到了这个核心“痛点”,她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问题也由大变小,由小化成无。
生活中的“问题”和“麻烦”也是一样,有的时候,我们尝试放下焦急解决掉它的心,“让问题自己飘一会儿“,等状态稳定时再去看,也许问题自然就化解了。
不是所有问题都是被“解决掉的”,而是自己化解掉的。另外有些问题,经过时间和心态的调整,慢慢会发现其实它根本不是那个本质的问题,也就识趣地渐渐消失了。你看,“问题”也是很调皮的,不要被它牵着走。
以前胖哒找不到他某个玩具时,当下会很焦虑,想尽办法想要拼命找到“它”,当我看着他尝试寻找各个地方依然没找到,又有执念不肯放弃的时候,我告诉他,别担心,我们现在可以先停下来,做下一件事,丢失的玩具可能会自己冒出来哦。
他第一次听到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平静了下来继续手头的事情,没有执着于找玩具这件事,很巧的是,他通常会在第二天或其他某个时段就看到了那个玩具,开心地说:妈妈,那个玩具真的“冒出来”来了耶。当然也有一些玩具是真的没有“再冒出来过”,但他在过程中其实也忘记了这回事了。
虽然我们有马上解决当下问题的本能,但更要有让问题暂停,不解决它的勇气和智慧。
让问题飘一会,让自己停下来,其实真相远远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