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做好自我情绪管理
在家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而忙碌的状态时,容易造成慢性疲劳症而引发身体上的不适,进而影响到情绪的稳定性,因此只要稍微不如意,就会显得不耐烦,有时候会对孩子发脾气,并不是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他的行为往往只是一个引爆点,不是真正让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那么什么是让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呢?
当一个人觉得是在为整个家庭付出而牺牲自己,又得不到相应的回馈时,就会开始抱怨,发牢骚,其实牺牲不是一个好词,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心态,牺牲的背后,往往是代表着一股傲慢,因为我认为我可以做的比你好,我才能为你牺牲。
时间久了,内心的不平就会慢慢积累成一种负面能量,导致情绪一来的时候容易口无遮拦而迁怒到身边的人事物,通常为一点小事夫妻就开始争吵,结果呢,就容易演变成一种场景:爸爸骂妈妈,妈妈打小孩,小孩打小狗,小狗追小猫,小猫在紧急之下跑到床上撒泡尿,这样的家庭每天处于战争状态,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成长,容易造成适应度欠佳的状况,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低落。
所以,家庭里的父母能够长期的保持平稳的情绪,快乐的心情,对孩子的养育过程当中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能够积极向上又具有核心竞争力,父母必须随时保持一颗愉快的心,因为快乐自信的父母才能养育出快乐又自信的孩子。
第二课,主要照顾者的以身作则
俗话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每一位走过他身边的人都会在其上留下痕迹。那么,孩子这张白纸是由谁来为它画上第一笔色彩呢,而这第一笔色彩,又将如何影响孩子将来这副画的呈现。所以谁是影响孩子最重要关键呢?自然就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咯。
【 孩子是引导父母认识真理的过程】。因着孩子的到来,让我们的生命更丰富,因着很多事情的发生,让我们懂得探索自己,检讨自己,使自己变得更成熟,更懂得付出爱,也更能接受与享受那份爱,所以说孩子是我们成长的灵魂。
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谢谢孩子滋润了我们的心灵,带领我们认识真理,也期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磨练自己,做孩子的榜样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导航灯塔。
第三课,主要照顾者,态度的一致性
常常在家里面,当遇到孩子问题时,爸爸妈妈都会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其实这种教养方式会给孩子造成价值观混淆,不知道谁才是对的,最后学得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孩子长期在这样的情境中长大就会因为行为准则的不一致性,而产生自我矛盾的现象,容易焦虑,恐惧,低自尊,导致安全感不够,自信心不足。
反之,父母双方在家庭教养观念能够持有一致性的态度,做好事前策略,孩子是可以很讲道理的,当然,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坚持,千万不可以出尔反尔,自己破坏自己的规定。
第四课,父母如何避免成为孩子最大的挑拨离间者
通常孩子有偏差行为出现的时候,我们会习惯以你所看到的表象来评判是非对错或指责孩子,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这样的问话方式容易让对方害怕,引发防御的心态,尤其是孩子,他为了逃避责罚,于是开始编理由找借口,想办法把错误归给别人,造成我们认为的【说谎】,其实一开始他不是要说谎,只是不想被骂而已,而且【为什么】会让孩子主导话题的方向,父母会变成不断顺着孩子的解释去表示认可或不赞同。当他们回答我们的【为什么】时,他的理由会一次比一次合理化,而且也会越来越不懂得检讨自己,使得对话变成和父母一句来,一句去的状况,完全丧失亲子沟通谈话的效果。
如果我们能够启发式提问去引导孩子,能以平和的语气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或你做了什么,让孩子能够针对问题去陈述事实的始末,对自己的行为做检讨,培养内省的能力,因为唯有自己想过,才能为自己负责。
孩子的思考模式是慢慢养成的,如果父母能够用正确的引导方式不但可以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也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察觉自我检讨及不推卸责任的能力与勇气。
第五课:如何做孩子宝石的鉴赏家
有的父母很担心过多的夸奖会不会造成孩子的优越感,变得骄傲?记得【赞美要适度,鼓励不嫌多】的原则,当孩子有好的行为出现的时候,不要只有跟孩子说,你很棒,你真的很棒,而是要具体说明他棒在哪里,是什么样的行为让他得到肯定,当孩子受到肯定的时候,为了保有这份美好的感觉,会更想从事良好的行为,这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第一步。
家庭是孩子第一个学习成长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中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让我们重新做起成为孩子心目中优质的好父母作为孩子的守护天使。
让每日的忙碌设定成忙碌的事业,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