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哈佛商业评论》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越是追求完美,结果却越不尽人意,似乎像是在说自己。
我觉得可能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完美主义倾向,为了避免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我们会一直处于准备当中,似乎总是觉得准备的不够充分。
最近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发现自己写不出东西。常常是想写,但是面对着电脑,发半小时呆,看着光标一直跳动,不知道该写什么。
我以为我是读书少,阅历欠,脑子里没有货。于是我准备多读书,多去外面走一走,以为肚子里能多点墨水出来。
但是,读完了一本书,发现脑子里是有想法了,但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东西,如何能变成一篇文章呢?我还是写不出东西。
我的几个文集里有很多半成品,大都是一时兴起,脑子里有些想法,马上动手就开写。都比较散,零零散散的句子,段落,事件。不能当作文章发出来。
有的文章好几千字,修改了很多遍,觉得还是写的太烂,不能往外发。
当我越想写东西的时候,越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不好,每次都要修改很多遍,花很长的时间,最后的命运都是设置为私密文章,自己给自己看。
我看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写不出来东西似乎就是自己的完美主义心理在作祟。
初衷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可是实际上,是在不停的自己给自己压力,对自己的文章要求过于苛刻,自己的水平明明达不到心里预期,开始不停的修改,越改问题越多,压力越大,直到慢慢抹杀掉自己对写作的热情。
在心理上,开始把写作当成一个任务,一个自己一直都达不到要求的任务。适得其反,越来越写不出东西。
我没有利用好完美主义的心理优势,反而把它变成来压力,变成了缺点,让自己对所做的事逐渐失去热情。
明白过来之后,我觉得在写作这件事上,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就当是自己写的玩的,只是喜欢做这件事。想写成什么样就写写成什么样。
阅读量没有,那就没有吧,我只需要埋头一篇一篇的写就好了。写的烂又怎样,又不收文章品质税。
随性一些,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长就写多长。哪怕是两句话,写出来就算文章。
当我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之后,发现想写的东西慢慢多了起来。最近总会在不经意间,脑子里蹦出来一两句话,一两个观点,自己斟酌斟酌,发现可以写成一篇文章。
我逐渐又找回曾经写东西的状态。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没人看就自己看。不用想那么对,埋头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