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三体,里面的一句话触动了我,“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回想自己短暂的大一,既不是给岁月以文明,也不曾想过为文明提供岁月,只是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半年,或是晚上逃课与玩伴闲逛夜市,或是和社团的人聚餐聊天,或是一整天躺在床上看网络小说……
有人说,大学是个小型社会,需得和他人处好关系。但是经过半年我发现,与他人聊天聚餐也不见得相处得多亲密,每个人都有十几年的处友经历,大学里的交友显得那么寡淡无味,肤浅利益,而所谓的聚餐也不过是为了解放自己高中三年被压迫的天性,苦心经营的友谊也只有在触及自己利益时才会想到他。
亚里士多德说过,友谊分为三种:一是建立在实用(utility)上的友谊,二建立在玩乐(pleasure)上的友谊,三是建立在美德(goodness)上的友谊。而我们大学里的友谊大概就是前面两种,而真正的友谊却是第三种。“物以稀为贵”,这种真正的友谊只会体现在一人两人身上,绝对不会像白菜一样烂大街。如果你已经有了这种友谊,就没必要在大学里再花费那么多精力去经营,顺其自然就好。这样你不会因为他人的邀请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也不会因为虚度光阴在未来的日子里苦苦忏悔。
文明一词不仅仅代表全人类的文明,也代表个人文明。我想说的给岁月以文明指的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给予自己最大的文明,提升自己。对我们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而言,首先应该明确的便是给自己的岁月增添文明色彩。高中老师所说的:到了大学随你们怎么玩并不正确。相反,大学比高中更要努力。高中是纯学业的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大学不一样,在学业有成的同时,你需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这几点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能力。“到大学随便你怎么玩”从侧面反映你的一切行为全由你自己决定,你在大学里过得糊糊涂涂,浪来浪去,步入社会后就是个一无所用的废柴。所以需要自我控制,自我约束。在该上课时好好听课,不 要做低头族,也不要做瞌睡虫。
此外,你要积极主动,把握一切机会。大学是个互通平台,有很多活动,校内校外的都有。老师不会逼着你去参加,若是你一直缩在自己那只有几十平米的安乐窝中,是永远无法获取这些活动的信息,也会与大学生活逐渐脱节。我在大一下学期想明白了这点,于是尽我可能去参加,有时是志愿者活动,有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答题投票,有时是一次正式的面试……我面试失败了,但是参与的活动却成功了,不在于自己的活动让自己学到了多少东西,而在于在那些活动中我变得更加开朗,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不再胡思乱想,默默伤感,这些变化使我开心而又愉悦,让我对每一天的大学生活都充满期待。
最后,我想对每一个大学生说,岁月不会等待你,但是你可以让岁月染上文明的色彩,这些色彩会伴你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