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归属
问题归属原则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很多父母都会混淆问题归属,为本该属于孩子的问题承担责任,而不是鼓励孩子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正如托马斯·戈登博士所说,问题归属原则的重要性再怎么提都不为过,因为家长首先必须弄清楚问题在哪一方,也就是弄清楚问题的归属。
当孩子处于问题区时,父母们总想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代替孩子成为问题解决的主体。当问题解决不了时,父母一方面可能将负面情绪发泄给孩子,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谴责自己。在P.E.T.理论中,如果问题是属于孩子的,父母使用积极倾听的技巧是最恰当和有益的。如果父母意识到自己内心产生了对孩子行为“无法接受”的感觉,或者直接被孩子惹怒,或者对孩子的某些行为产生恐惧或者焦虑而使自己变得紧张或不舒服的时候,这都意味着孩子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困扰,父母处于问题区。这时父母需要使用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这是使用“我—信息”的好时机。但有趣的是,父母在用“我—信息”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并非每次都能够得到孩子的理解。有时候,孩子明白了自己的行为给父母带来了困扰,但并不愿意改变或者停止自己的行为。在P.E.T.中,我们将这种状况称为“需求冲突”,而要解决给双方带来的困扰,就需要使用“解决冲突的双赢法”——第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