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知道答案》:语言到不了的地方,身体知道答案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身体知道答案》中说:“我们的身体,是一座储存着所有真实感受和潜意识智慧的宝库。当大脑的喧嚣淹没了内心的声音时,倾听身体,是我们找回自己最直接的路径。”

来看电影《心灵奇旅》里与身体断开连结的基金经理,他是怎样的状态?


为何我们与身体的智慧失联?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用脑子”,要“理性思考”。成绩、绩效、社交形象……我们活在由语言和思维构建的世界里,身体则被贬低为承载大脑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被审视、被评判的客体。

于是,我们学会了:

用“我没事”来压抑想哭的冲动。

用“再坚持一下”来无视筋疲力尽的信号。

用社交媒体上的“完美形象”来掩盖内心的慌张与破碎。

我们与身体,从一体的存在,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武志红提醒我们,这种“身心分离”,正是现代人许多痛苦与迷茫的根源。

二、身体如何说话?它知道什么答案?

身体的智慧,不通过文字表达,它藏在你最真实的生理反应和感受里。

它是潜意识的信使。想到某个人,你的胃部是否会莫名收紧?面对某个机会,你的肩膀是否会不自觉地耸起?那不是无缘无故的“生理反应”,那是你的潜意识通过身体在向你传递信息:这里有未处理的情感创伤,这里有被压抑的真实渴望。你的胃,可能比你的心(大脑)更早知道你不爱一个人;你的脊背,可能比你的头脑更早感知到一段关系的压力。

它是情绪的忠实记录仪。大脑会欺骗你、合理化一切,但身体从不撒谎。被压抑的愤怒,会化作颈肩的僵硬;难以承受的悲伤,会变成胸腔的憋闷;无法言说的恐惧,会体现为肠胃的不适。那些你“说不出”或“不敢说”的情绪,身体都替你默默地承载着。

它是你真正的“想要”。当你的思维在“我应该”和“我不想”之间剧烈内耗时,不妨感受一下你的身体。当想到“我应该”时,身体是舒展、有能量的,还是沉重、紧绷的?跟随那些让你感到轻盈、温暖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那往往是你的“真我”在为你指路。

三、如何倾听身体,找回内在的指南针?

暂停一下,做一次“身体扫描”:

每天花5分钟,不带评判地感受身体。从脚趾到头顶,像扫描仪一样,逐一感受每个部位的感觉——是冷是热?是松是紧?是痛是麻?仅仅是“觉察”,而不去“解决”,你就开始了与身体的对话。

在情绪来袭时,定位它在你身体里的位置:

当焦虑、愤怒或悲伤袭来时,别急着用思维去分析“我为什么这样”。闭上眼睛问自己:“这种感觉,在我身体的哪个地方?”是心口的堵塞?是喉咙的哽咽?把手放在那里,轻轻地呼吸,与它待在一起。这份接纳,本身就是疗愈。

尊重身体的“是”与“否”:

当你对一个人、一份工作、一个决定感到犹豫时,留意身体的信号。如果身体是放松、开放的,那可能是一个“是”;如果身体是收缩、紧绷、抗拒的,即便逻辑上完美,它也可能在告诉你“此路不通”。学会信任这种身体的直觉。

让身体动起来,释放被冻结的能量:

舞蹈、跑步、瑜伽、甚至只是大声喊叫……用你感到舒服的方式,让身体自由地表达。那些被卡住的情绪能量,会通过运动得到释放和流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