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我觉得是思维的局限限制了我们的想象。有一本书的名字是《拆掉思维的墙》,我的这个意识,可能也是从这本书得来的。今天在几本书中穿梭,有讲历史的,有讲心理学的,有讲阅读写作的,有讲投资的,有讲哲学思辨的。
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感觉到理解上有一些吃力,还有一些知识都没有听说过。由此让我看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需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怎么办?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这是在遇到一些棘手事情的时候,常会有的一种状态。
俗话说,穷则思变,物质上的贫穷会让人想到改变,在发现知识匮乏的时候也是如此。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事实上,当人们在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时候,不妨再反过来想一下,为什么要在用的时候才知道少呢?为什么不在平时就通过接触一些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在熟能生巧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
某个角度来看,不管做什么样的事情,都会产生相应的思维,很多时候,都是在那些既定的思维框架中进行取舍,进而获得一种反馈,那些反馈都是由思维的层面决定的。另一个角度来看,想要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需要尝试打破原来固有的思维框架,建立新的思维框架,从而站在一个新的角度,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很多人都学习过《井底之蛙》的课文,那个时候可能有很多人觉得做一只井底之蛙是可悲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地会有很多人乐于做一只井底之蛙,乃至于,躺平,内卷这样的概念不断的被我们熟悉。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自由,其实,在那些选择的背后,是一个人的格局与见识。
以今天看到的那些书为例,从讲历史的书中看到的是一个个历史事件,在那些历史事件的背后,不仅有朝代的更替,而且还有无数人的追求。看到那些在朝代更替中的起伏人生中,不由得会产生一些这样或那样的感慨,感慨之余,回到当下,不觉会有些落寂。
在看心理学书籍的时候,亦是会想到自己身上,心理层面上的健康决定了现实中的行为举止,一些心理上阴影,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当看到一些人因为抑郁而痛不欲生的时候,不禁会想,如果自己身处其中会怎么样?是不是也会像那些抑郁患者一样的状态。
在看到思辨的书籍的时候,头脑会跟着书中的文字转动,每一次的思辨,都会让我感受到一次头脑风暴的冲击。比如说在面对电车难题的时候该如何应对,是用心中的正义感去克服懦弱,还是用普遍的共识去下定决心。在经过了一番头脑试验之后的自己,会发现头脑变的灵敏,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人就是这样的,眼睛看到什么地方,就会被什么地方吸引,什么地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创造出来什么样的事物。打破思维的局限,就是在身处的井中跳出来,跳出来的井底之蛙,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某种意义上来看,很多人之所以过的不如意,大概率上是活成了井底之蛙,当一个人变成了井底之蛙,会觉得每一天都是一样的重复,这样的认识会把一个人的意志消磨的没有棱角。事实上,很多时候的发现,正是那些从井中跳出来的青蛙看到的结果。人的成长亦是不断的从思维的局限中跳出来,在看到更广阔世界之后的重新定位产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