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9日注册简书开始,每天坚持日更,物质上的收获没有,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自我革新。初始排名一百万开外,没想到今天简书排名进入5万以内,仅仅26天、26篇文章,这个跨度太大了,让人难以置信。好奇的打开与自己排名相近的账号,文笔都相当不错,文章也很有可读性,看得出作者都是非常用心撰写的,再细看,多数账号的最后一篇更新在几个月前甚至一年前,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这个菜鸟的排名能够突飞猛进——太多人放弃了。
排名不能说明写作水平有多高,倒是证明了放弃就会被反超直至远远甩在后面
愿意写作的人都有一颗敏感温柔的心,善于观察和表达,所以会留下那么多打动人的文字。能够持大毅力坚持写下去的人却不多。
对简书上看到的各种写作心态进行了初步分析,最直接的就是:始于兴趣,止于阅读量。悉心写就的文章倾注了全部感情,寥寥可数的阅读量浇灭了热情。一天两天还能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就开始怀疑人生了。
写作不同于口头交流,信息和情绪无法进行实时传递和反馈。从作者写出来到读者看到,中间的时间差可长可短。这个过程是不愉快的,写作者唯有静待花开。17世纪的开普勒这样安慰自己:『我写书是为了给人读的,现在读还是将来读,不都一样吗?它可以等上几百年,要知道,连上帝也等了6000年才等到了理解他工作意义的人。』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大概没人愿意等上那么久,但是又能怎么办呢?这是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读者很难看到所有的信息,以浏览的心态对待接触到的文字,很难做出深刻地回应。想要在每天产生的数以亿计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写作者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不行的。
没有人能逼迫你坚持日更,但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抓住机会。
有人说坚持日更没意义,没有办法深入思考。先思考一下自己能够深入到哪种程度,程度不深,坚持日更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把一闪而过的念头以文字形式固定下来。日积月累,这就是写作的素材,当具备深入思考和拓展主题的能力时,再回过头看,那些素材就可以派上用场。柳比歇夫没有论文约稿的时候一直不停地写,当杂志或期刊找到他时,马上就能拿出一篇甚至多篇。机会找上门的时候,他早就做好了准备。这是他除了“时间统计法”以外给我的最大启示。
如果说有市场『风口』,那也只是自媒体的、是平台的,不是写作者个人的。在平台的风口上,除了火热的写作变现,还有小视频和直播,火的是产品,是现象。如果要想在这样的当口火一把,首先需要自己能把握机会。不坚持写下去,永远不知道那个机会什么时候会来。
写作需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
简书的定位是简单书写,这里以写作者居多,想要在这里爆红是不现实的,毕竟红的前提是庞大到让人难以置信的阅读量。当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明确了写作方向和个人特色时,可以尝试另寻对口的平台发布作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人纯属享受写作,在简书这个平台上,写作者之间的惺惺相惜、情感共鸣是物质无法取代的精神奖赏。《书店日记》的作者肖恩.白塞尔最初开始记录下每天在书店见到的人世百态时,并没有明确一定要出书,更没有要写成一本大火的书。但他坚持每天都写,语言幽默风趣,角度新颖独特,背景独一无二。后来,他的日记被集合成册予以出版。国外情况如何不甚了解,至少在国内,豆瓣非虚构类热门榜上连续四周排名第一。
随心流淌的文字才有打动人的魅力、才有不随时间流逝而消失的光泽。
如果将写作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那就需要像打造产品一样打磨文字,像分析市场一样分析读者的口味,持续投入的钻研与琢磨。做不到的话还是另谋高就的好,毕竟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普通工作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试问自己能否每天投入八小时在写作上。做不到的话别再抱怨自己的文章无人问津,付出与收获是正相关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但没有付出肯定没有收获。余生,好好写文章,顺便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