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对错观的说法很有意思,这三种对错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群体或者说社会分工,我们自身也是这三种群体中的一个。
1.法学家的对错观:法学家看的是规则。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经济学家看的是成本。更多的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
3.商人的对错观:商人看的是个体利益。
所以我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判断的时候可以从这三个方向上去出发,这是第一种分类,但是我想除此之外也还有其他的角度和分类,从三个角度确实是把同一件事A/B/C分别有错的结论套了进去,为什么说不全面,因为还有其他的情况,A和B同时错、A和C同时错、B和C同时错、A和B和C同时错。或者说,没有绝对的对错,错也有可能是几个个体都有,但轻重不同,结合事实去做思考才是对的,从结论去假设事实反而是不太现实的。
最后有用的反而是一句鸡汤,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一件事情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同感,自强者万强。
老师所提到的几个不同的对错观,也分别对应了和法律、道德(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完全匹配)、人性。
首先说说人性,人性的本质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更趋向于本能这个词。
什么是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说白了,道德就是约束人性的本能的一项意识牢笼。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再简单说,法律就是有强制性的规则和边界,人性和行为都要受其约束。
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核心的问题之一。两者互相渗透,互相包容,但又不完全交叉,或者说,合法的事情不一定符合我们的道德观念,但复核我们道德观念的事情几乎都是合法的,违反道德的事情,不一定违法;法律就是一个社会群体道德的底线。
人性是自私的,对错之间,道德和法律作为约束人性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性的对立面,所以我们在做思考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一定是集体,但在做判断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