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很多人都有。我经常会想这样的问题:我做这件事的意义到底在哪儿?未来真的会朝着如我所愿的方向发展吗?这件事情到底会不会成功……
这类思考方式,背后都有一类共性,就是你跟事物的关系特别远,很抽象。类似的这种状态,采用的是一种「远的思维」方式。
有远,肯定就有近。近的思维方式,都长什么样呢?我描写一段文字,通过对比,你就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差别:
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淡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散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狂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更多的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把味道就跟冲击一样传向嘴里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处……天呐,刚刚被冲刷过的味蕾,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
近的思维方式,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具体的事情上,因为跟自己的关系很近,就很容易跟事物之间建立起「掌控感」。
所以,当你感到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失控了」,离开当下的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你会发现这种脚踩大地的感觉,真的太好了。
为了减少自己胡思乱想的频次,我会把自己要做的工作提前固定下来,形成固定的节奏,到点就干该做的事。因为不用思考每天干啥,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反而更容易在某件事情上做深入研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远的思维」毫无用处,而是通过看清别人的终局,摸清变化背后的底层规律,把远处要达成的目标,拆解成近处这些可执行的判断。远和近之间的桥梁修通了,远的思维就不会再是空中楼阁,近的思维就不再是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时间长了,精神内耗不能说绝对没有,只能说发生的频次少了,程度减弱了。我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儿,也知道如何达成。因为通过大量的案例搜集,看过了太多别人走过的弯路。
所以,我也就逐步调低对一件事的期望程度,没有期望,就不会失望。没有失望,我就会「清心寡欲」,但这并不是一种负面状态,我会把原本用来精神内耗的注意力,全部用在当前该做的每一件小事上,至于结果,那就听天命吧。
远的思维也好,近的思维也罢,两者不能偏废,彼此配合达到合理的状态,看清现状,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服务,或许,这就是一种「成大事者不纠结」的豁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