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女儿时,不要忘记对婆家做培训
父母都希望女儿能找个好婆家,懂得珍惜与善待她。可我从未听说过,有娘家对婆家做这方面培训的。
卖设备如嫁女儿。设备商是怎么做婚前培训的,一直是我很好奇的问题之一。
金田豪迈的培训业内著名,但不公开,我收藏过他们不少期培训通知与简报,但尚未被邀请过。
也算是因缘巧合,“木门一天交货“第四期活动后,刚好有场设备培训。于是,众人皆走、唯我独留。(不装能死?明明是受邀观摩!)
据烨恒总经理刘烨先生介绍,三倍基地有培训室与培训师,常年对合作伙伴培训。
本次培训针对三倍神器M1(一种实木数控中心),培训师为三倍中心的资深工程师丘工。据刘介绍,近期M1销售火爆,每天开班,随到随学,学会为止。
经销商将培训常年坚持做下去,除了金田豪迈外,我没听说有第二家。我在现场观摩整整一天,将所见所闻与心得体会,粗粗整成此文,希望能对设备商、家具制造商负责设备培训等人参考作用。
有了标准教材,人人能做培训
常有人这样说:
我们企业小,设备卖得便宜,没有口才好的人,没有富余的闲人,公司只有我一个人能讲,所以,培训不常做,正规不起来。
累死你!
烨恒给我的启发是:设备培训也要做成标准产品-标准教程、标准教材。
一旦培训标准化后,对培训师的要求将大大降低,厂家能做、经销商也能做、老司机也能做;对培训场所的要求也低了,展示中心能做、生产车间能做、一般教室也能做。
因此,设备厂家一定要两手硬:一手抓设备性能的研发、一手抓设备培训课件的开发。每套设备都可研发一套相应的培训教程,标准统一、通俗易懂,可手册、可视频。
设备培训是意识问题,与企业规模、人员编制、领导的口才、设备价位没多大关系。有条件的,做好一点;没有条件的,简单一点。简单还是复杂,套路相同。
设备培训的套路(此处才是干货)
1、围绕步骤与知识点
不少工程师与操作工,把工龄与水平混为一谈。在他们眼中,菜鸟变老鸟也得几十年。都什么时代了,还这种工匠思维?(提示,工匠思维与工匠精神无关。)
把经验按步骤与知识点梳理出来,使用做通俗的授课形式,尽可能做到标准化。观摩三倍培训后,我更坚信这种想法(有需求的设备企业,如想关照本人生意,请加我微信 chrischangqing)
2、目标要具体
告诉学员,本次培训学什么、标准是什么,怎样算学会。
丘工上来就告诉大家,今天目标是每人都能做出一套门芯套组合;组装成型就算学会、一次成型算水平高;做不出来的回炉再学。
3、内容要规划(根据豪迈与烨恒的培训总结而成)
1、要上机操作,也要教室讲课与电脑模拟;
2、要有理论、也要有实操;
3、要有文字,也要有图片、甚至道具;
4、要有产品加工,也有设备拆装、甚至故障诊断;
5、要有现场(快速吸收),也要能带回工厂(慢慢消化)。最好每人一文件包(打上Logo,内有教材、产品说明书,老师点评、集体合影、样品;
6、要有线下,也要有线上(一次交货活动就是一群,同一种设备为什么不能设一个群)
7、要有老师课堂讲解,也要有学员课后的心路历程(我问什么、 做了什么 、考得如何、我有什么收获)
培训前的仪式感
时下的藏传佛教流行,远超本土之禅宗,简直是匪夷所思。
究其原因,藏传佛教的仪式感极强,而禅宗强调修行者内心体验。佛门弟子如悟性低,都感无所适从,何况我等门外汉?
维系“工匠精神”的纽带是“师徒制”。培训前,师徒仪式感越强,后期的师徒关系走向就越稳定。
培训师要告诉学员,自己是哪家公司的,做过什么,有哪些经历;学员也要告诉老师,自己在什么公司做什么,多少年,目前在用什么设备,对本次培训的期望是什么。
1、内容重要,形式也重要。
互相介绍后,大家都有底(尤其CNC方面),信任、友谊与互动就有了基础。
用标准方法介绍设备
本次培训班上,有人对CNC熟悉,有人第一次接触,有人甚至与我一样,从未换过刀。
我参加不少展会,常见一些销售工程师基本上是在“三陪”:陪客户傻看、陪客户傻笑、陪客户抽烟(喝水),很少主动讲解。
这些专家们往往天真地认为,既然我明白,你一定也明白,大家都是明白人,一看就懂,讲解可能侮辱客户的智商。
就此事,我请教过他们的老板,一般都恶狠狠地一句,我呸,都是明白人,中国早工业4.0了,这些人懒呗!
说良心话,与懒无关。
我常请设备工程师给我讲解设备,知道一点各店各人的套路。有人天马行空、有人蜻蜓点水、有人在牛角尖中出不来,有人干脆扔我一本说明书,有的厂说明书都没有。
木工设备一定要有一套标准的设备介绍法。
常青七步介绍法
本人水平有限,一天观摩后,整出一套标准的设备七步介绍,在此抛砖引玉。设备商可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自己的设备标准说辞。
有使用这种方法的,如将心得与体会告诉我,我有兴趣再写一篇设备培训方面的文章。如觉得效果有效,请不忘注明‘常青七步介绍法”七字,如肯转账打赏,我深入思考的动力会更大。
实操要循序渐进(在烨恒培训基础上发展)
1、好习惯与坏习惯
我参观过几家豪迈的欧洲样本工厂,德国操作工的职业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习惯好,工作台干净整洁,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都有严格规定。
习惯很重要!实操时,培训老师一定要从关机开机、校对精度、换刀、人际界面、保存资料的等细节开始,明确告诉学员,哪些是好习惯、坏习惯,哪些是习惯危险或极度危险。
我在现场奇思妙想:如有人总结出M1操作中的十种坏习惯、画成漫画,放到培训课件中,一定大受欢迎。
2、看图识刀路
看图纸识刀路,我没有这个本领。据我现场观察,不少人与我一样,也是一头雾水。
悦兴杨永胜是原木门结构的专家,他开发了180种门的结构,并对外公布。每种单元背后就是一套刀路(或叫刀具方案)。
瞄一下图,就能从一种刀路切换成另一种刀路,可能最优秀的CNC操作工才有这种素质。杨永胜可能是唯一熟悉这些刀路的人,因此他的生意非常火爆。培训师根据一张工艺图,边操作,边讲解:如何用千分卡、如何设定参数,各步操作、最后完成组装。
3、我做,你看 (两次)
人际交互的工作界面小,围观不太方便。建议投影到大屏幕上,或干脆将交互虚拟成游戏,供学员反复练习。
再换一张工艺图,参数发给学员,学员在模拟器上设定,老师在机器上设定参数,师徒对比,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老师上机从头开始操作,学生围观当评委。看老师用了多少时间,做成的后符合不符合完工标准,是否一次性成型。
如有助教,助教可对老师的每一步动作进行点评。
4、你做,我看 (一次)
学员接到作业(其实就是工艺图),轮流上机,按标准步骤(看图、讲解刀路、精度校对、调整刀具、设定参数、加工)。老师(助教)一旁点评与评分。
其他两点体会
1、对婆家培训更重要
父母一般都重视孩子的才艺培训,于是,女儿琴棋书画、烹饪女红,无一不精,但对婆家人员的培训不够。 小家庭一样不幸福。
卖设备嫁女儿。我去过一些家具工厂,同样设备,有人能为保时捷4S店做配套,有人做出的就地摊货档次;同样的设备,用人用了10多年,仍如新的一样,有人2-3年就要升级换代。
烨恒效率高三倍,人家的女儿嫁出去是生要三胞胎的,自然要对加强对婆家的培训,重点训练他们善待与珍惜方法。
2、研究下一代操作工
随着CNC的普及,体力型、耐脏型、大叔型的操作工,将要被有文化、懂电脑的年轻人取代。男工要被女工取代、老司机要被小菜鸟取代。
为此,工厂环境、招工方向、培训方向、产品设计也要因此而调整。
在设备培训方面,要更注重仪式感;在设备的设计方向,要噪音更低、防尘效果更好、设备更Cool、人机界面更友好、更直观的。
设备商,你准备好了?
鸣谢与声明
感谢烨恒刘烨先生,让我一外人闯入其禁地。没有刘总的大度,就没有本文。
本文如有错误,原因在我--外行、水平有限与时间有限,与培训师与设备企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