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之后。该如何消除它们呢?
如果能直接扔掉,那当然最好啦!
如果不能,可以尝试以下这个方法。
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操作。
例如某人有这样的限制性信念:“我笨,学不好数学”。
第一步:发现困境。
“我笨,学不好数学”。“笨”是困境吗?不!“学不好数学”才是真正的困境!其实,“我笨”是此人为““学不好数学”找的借口而已!找这样借口,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付诸行动,难道不是吗?
在这一步中,我们只要找到真正的困境,就
能明确当下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我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客观事实吗?
第二步,改写状态。
既然“我笨”不是事实,““学不好数学”才是真正的困境,那我们如何改写这个状态?
“学不好数学”是永远学不好,还是暂时学不好?这两种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永远学不好”,是一种消极的导向,会让人觉得不需要做出任何改变;而“暂时学不好”是一种积极的导向,暗示着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改变现状。
所以,这一步需要我们改写状态。“到目前为止,我暂时学不好数学。”这样改写限制性信念,表示只是暂时还没有达到某种状态,暗示着一个努力的方向,以及一种对达成这种状态的预期。
第三步,思考原因。
发现困境,改写了消极的限制性信念后,我们就要积极思考出现“暂时学不好数学”的原因了。是因为过去未能正确对待预习?课后复习不够重视?未能正确理解概念并记住数学的定理和公式?还是练习不够多未能真正搞懂每种题型的解法?……
总之,在这一步,我们要认真思考,客观评价,找到自己出现这种状态的全部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决问题。
第四步,积极假设。
找到真正原因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假设。例如:“课前预习,圈出疑惑,认真听课。课后,先复习概念,理解定理,再写作业。每天安排半小时做数学练习,并进行解题反思,坚持这样做,我也许就可以学好数学了。”
在这一步,拟出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方案。通过这样的积极假设,将“学不好”变成“我也许能学好”,就好像在内心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一样,唤起积极的暗示。
最后一步:付诸行动。
这一步将第4步的所有假设付诸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自己有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好,这个时候,我们要及时给自己鼓励。当然,也有可能没有什么改变,但也不要气馁,这个时候,我们要重新审视第3步因果和第4步假设的逻辑是否成立,找出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重新调整假设,再次付出行动。
以上五步,可以帮助我们打破限制性信念,通过努力,一点一点有针对性地改变,我们会慢慢地成为自己想像中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请你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自己想像中的那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