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和提炼观课议课主题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读书感悟

---发现和提炼观课议课主题的方法

爱伊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数学或实验技巧上的事情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陈大伟教授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著作上篇第九节指出,在观课议课活动中提出问题的四个策略:透过现象,发现并提炼问题;借助自我反思找到问题;用批判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变化角度,找出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接力研究问题。

针对现象研究原因,找准原因以后才能找准问题。我们可能会发现;有的问题能解决,可以成为研究课题;有的问题不能解决,就不能成为课题。---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83.

我的思考:找问题先要找现象的原因,也就是课题研究中的归因分析。如: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这是课堂教学的现象,一个学生不专心听讲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层面注意力不集中,如果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那有可能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的水平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在观课议课时,我们就聚焦“如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怎样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问题开展议课活动。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成为观课议课的主题。

凡行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这是运用反思的方法找出问题。---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82.

不迷信权威,理性地进行怀疑和批判,是发现和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能缺乏的科学品质。---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83.

我的思考:这两句话辩证地从两个方面指出提出问题的策略。一是从自身缺点找问题。不要盲目地肯定自己行为,任何现象背后的原因都是千变万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找问题,而不是斥责学生,这样才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二是从自己的观点找问题。更不要盲目地否定自己的观点,这似乎和前面一条自相矛盾。其实并不然。先从自身找问题,并不是全盘否定自己,而是在反思中做更好的自己。我们也不能迷信专家的权威,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变化角度是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向,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发现、探索新天地,它不以否定原有的结论为前提,但它需要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陈大伟.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86.

我们的研究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既要对提供肩膀的巨人表示敬意和谢意,也要学会承担比巨人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的责任。我们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研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继往开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86.

我的思考:其实,在学习中变化角度,找出问题和在前人的基础上接力研究问题,可以合成一个策略: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变化角度,接力研究问题。变化角度指改变思维的方向,不否定原有的研究结论,但需要另辟蹊径(勇于创新);接力研究,就是前人原有的基础上,敢于超越,推动该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向前迈一小步,就是我们做课题研究的目的。

陈大伟教授关于发现和提炼观课议课主题的方法,对于我们课题研究工作同样适用,我们可以运用四个策略,提出研究问题,成为课题研究课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