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你会耐心的等待他发泄完吗?
曾在某书平台上看了一个视频十分震撼,但因忘记收藏,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这个视频。
那是一段国外的视频,视频中有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坐在地上哭的撕心裂肺,声嘶力竭,时而坐下,时而站起来扒门。他的旁边是同样坐在地上的父亲。父亲时不时向他伸出双手,等待他愿意接受拥抱的时候将他揽入怀中。孩子哭闹了好几分钟,最终钻进了父亲的怀中。父亲双手抱着他,轻轻的亲吻着他的额头,孩子在他的怀中慢慢平静下来。
第一次看到这个视频时,内心十分震撼。那位父亲的做法让我感动不已,孩子哭的时候他没有去呵斥,没有安慰,没有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他完全允许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全程陪伴,给足了孩子安全感。没有马上去给孩子抱抱,孩子发泄的时候尽情发泄,孩子需要安慰的时候立马温柔的抱住他。没有评判孩子的做法,极富同理心。
当我有情绪的时候,我可以尽情的发泄,而你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随时等待着给我一个拥抱。
想起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是不允许我哭的,只要一哭,他们会立马严历地说“不许哭”,要求马上停止。父亲说哭声听着心烦,于是我便忍着,之后便养成了时时刻刻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
可能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的,为小孩子哭的事情很闹心。要么大声呵斥孩子停止哭闹,要么使用玩具或零食哄好。但是无论使用什么方式,孩子的行为可以被制止,但是他的情绪得到的依然是拒绝。在父母那里,即刻安慰或者呵斥是为了掌控局面,背后是对失控感的恐惧不安。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只是注意力被转移了。
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我使用了视频中那位父亲的做法,当他哭闹的时候,我会把他单独带到房间,陪着他,允许他哭一会儿,当他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抱着他,让他在我的怀里呆一会儿。等到他情绪释放结束,再跟孩子心平气和得沟通。
我太理解那种想要释放情绪却又不得已憋在心里的感受,情绪得不到释放,就会憋在心里攻击自己。
接纳孩子的情绪,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这一点对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多重要。
不仅仅是几岁的小孩,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也是如此。
学生时代的我们大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好好学该门课程。我曾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来父亲知道后教育我说:不要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好好学习,否则那会是你的损失。
道理没错,但当时只引起了我更强烈的反感。
我想,如果是现在的我遇到当时上学的我,我会站在他的立场上,接受她的感受,即使做法并不赞同,但是感受完全能够理解。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看不惯一些事物的感受,但却完全有能力作出正确的选择。而青春期的叛逆是因为感受到了太多的否定,拒绝以及被控制感。
换位想想,如果我们是那个小孩,又希望得到怎样的对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