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缺失模式和生长模式之间的差异,生长的观点认为,当某些动机已经达到某种程 度时,又会诱发出一系列新的动机。这种观点看来特别适用于高层次的动机,而属于依从关系的第二、第三层次相伴产生的动机前面已述及,我们的依从模式至少提出一个如何产生一个高层次动机的理论。生长层次模式是要区别具体条件,在这种条件之下 这种模式才能起作用,即在这种条件下每一类动机可变成个体日常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现在我们假定这样一个层次在起作用:假定我们在丰衣足食以后,我们会对社交关系产生兴趣,在社交关系实现后,会对成就发生兴趣,当我们满足了所有其他欲求以后,会对从事我们的事业发生兴趣.这样的层次对于管理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意义是,当管理者想进行赏罚时,最好对那些起作用的需要,进行赏身,而不是高于或低于发生作用的需求。 如果我的生理需要感到了心理上的安全,同样的威胁或奖赏 对于我的影响则不同于那些在生理需要起作用的人。反之, 假如下一顿饭对我来说还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时,那么我对 自己地位的升降会表现出什么浓厚的兴趣呢?
实际上,有人认为,社会上起作用的需要的一般水平是 随社会的发屣而改变的,管理者在奖励方法上往往落后于这种发展。一百年以前,还不十分发达的美国管理人等采用引 诱或威胁的方法是有效的.而在我们当代富裕的社会生活中. 这种奖贯方式早已失去意义,正象用一便士去戟励十几岁的 年轻人一样,他们不屑一顾。换句话说,我们的社会很可能正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即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起作用的是社交和自尊的需要,而不是生理或安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