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研究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话题。越研究,越觉得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掌握了这一学习方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自然地提升。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总狭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渗透于所有学科、所有教学活动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课改中提出的全新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
以问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载体;
学生有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学习的内容来自学生周围的真实世界;
学习的过程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
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对知识的联系、综合和运用;
目的在帮助学生掌握主动探究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和地位与学科教学中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研究性学习是否就等于科学研究呢?
实际不然,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形”是研究,“实”是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学习。
它是以项目、课题、主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知识。
它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它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总之就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等方面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