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64条
成长是一个自己可以觉察却不适合由外界来评价和定性的“生命状态”。能力不断增强,能力边界不断拓展,精神境界不断提升,就是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成长带来教师醒目的“专业品质”,这里包含着特定的教育技能、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学生成长创造条件的强烈服务意识、人与关怀的理念、永远的学生立场、精益求精的作风等在内的一种“复合素养”。
那么,教师如何检查自己的专业成长?或者有意识的拉长自己的能力短板,规划自己的成长?第一个维度是教育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信念,我们的言行、决策都在无声的向外界展示着他们,只不过我们“日用而不知”。但是它却能左右我们每天的行为,决定我们生活的状态。“认识自己”要从树立自己的信念开始,这是我们从昏噩生活走向理性与光明人生的发端。
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做的是把那些潜意识中的,内隐的教育价值观,变成清晰的教育理念,使之成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信念。
教师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是专业成长最关键的一个标志。
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意味着对教育的一些核心问题,基本问题有了认知、了解;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有了教学主心骨,不会人云亦云,也不会被各种各样的教育专家忽悠的“不知道该怎么教了”;拥有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就走出了凭感觉和经验教书的低层次阶段,对课堂,对学生就不再是糊涂的爱;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就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之上,内心开始敞亮,笑容充满自信,脚步变得坚定。
拥有自己的教育信念,简而言之,就是自己坚定地相信某些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以及自己从实践中得到的真切的教育感悟和心得。
吴松超老师建议我们:把这些清清楚楚的写下来,分门别类,如关于教育本质的,关于教学的,关于学生的,关于教师职业的,关于课堂的,关评价的,关于班级建设的等等,做个总结,形成体系,这对于自己的专业成长有很大的助推作用。
同时,吴松涛老师提出自己的教育信念里,致力于“君子不器”的教育的四个重点:一是强健身体,二是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三是沟通交往与协作能力,四是自信精神。
教育的过程即教育的目的,要发展学生能够迁移的、可以适用于各种场景的优秀品质和过硬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社会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自己的幸福人生;每一个学生个体充分发展,教育的社会价值自然得到彰显。
决定要做个好老师,重视专业成长的老师,需要把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作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有规划的阅读教育理论或理念启迪性专著,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断反思,及时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系统化的教育信条,让她成为自己教育人生路上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