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入睡之前,我问自己,如果在非常饥饿的情况下,你会吃掉和你一起旅行的同伴吗?
我狠狠地想象着,但还是得出一个结论:“不会。”
“吃人肉很恶心啊!” “你死我活的竞争很恶心啊!” “也许饿死或自杀会更容易一些吧。。。” “杀人这种事,坚决做不到呢”
脑海表层漂浮着以上声音。
“你没吃过人肉怎知人肉恶心?” “你知道饥饿的滋味么?饥不择食对你而言只是一个成语吧?” “如果你已经被迫吃过人肉,还会觉得吃人恶心吗?” “如果你已经杀过一个人,还会觉得杀人困难么?”
内心的质疑咄咄逼人,我隐藏的答案也触目惊心。
在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连环杀手故事中,有很大比重杀手的第一次杀人是无意行为。然后他们“尝到了甜头”,开始了自己的连杀生涯。甜头不外乎:“刺激-活着的感觉”,“金钱”,“绝对的控制感”,“能逍遥法外的成就感”等。他们想要获得的“甜头”,归根结底是他们生活缺失的“存在感”, “自控感”, “富足感”等丧失比例后的呈现。除去极度缺失后导致的贪婪,人们适当的“满足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只是杀手们懒,不愿意寻找其他途径。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果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你会吃掉和你一起旅行的同伴吗?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像都默认了一个假设:“只有吃掉自己的同伴,我才能生存。” 但这个假设成立吗?不一定,也许两个人一起打猎,互相合作,才更有可能一起生存下来。我们懒,不愿意寻找其他途径。
无论是什么情况,除去最容易想到的内卷或剥夺他人的资源,一定会有另一种“共赢”的办法,只是人容意懒惰,不愿去想。本质上来讲,这与杀人上瘾的凶手没有太大区别。
我继续问自己,你为什么不会选择杀人呢?
第一,我的共情能力很强,他人疼痛入我心。第二,这是不道德的(社会的灌输),第三,没必要。
所以一旦一个人杀人后带来的“爽感”超越了自己的共情能力,并能够躲过法律的制裁,那么他追求这种“爽感”的行为也会越来越多,共情能力也会越来越弱,直到近乎关闭。也就是说,他会开始“适应”残酷,丧失“共情”的人性。
一个人做的“恶事”,能塑造一个人愈发残忍的性格,封印他共情的开关。而他一个人做的“善事”,能让他打开共情能力,在这个世界发光发热。但归根结底,这一念之差在于:“是否只有通过伤害他人,才能获得我之所愿?”正确的答案,永远是:“你可以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一切必要需求。你只需要,再仔细想想办法。”
邪恶其实不堪一击,因为它的本质是错误而虚无的。生而为人,本质自由,意味着我们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正确”或“错误”的途径,修善有善力,结善果;修恶有恶力,结恶果。无论选择什么途径,我们的本质都是没有善恶的,只是尝到的结果滋味会有不同。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走投无路之时,多想想那个不关闭共情的出路。这个世界,也许会因此亮一点点。(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