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翻译:
孔子说:我还没见过刚强之人。有人回复说:申枨不就是嘛。孔子说:这个申枨欲望太多,哪里能做到刚强。
朱熹注解说,“刚”,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最是人所难得。
申枨,是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大家认为他应该算是刚强的人,因为他非常好学,每次和人辩论,从不让步,态度十分强硬。
华杉:
这就是成语“无欲则刚”的来历。
儒家讲的无欲,不是佛家、道家讲的无欲,四大皆空,啥都不要,而是两层意思:一是坚持原则,二是志向远大。
坚持原则,是认理不认利,以义理为主,合乎义理的就做,不合乎义理的就不做,不为利益变通。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全部利益。但人们通常认识不到这么深,或为物欲所诱,就放弃了原则。
志向远大,所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志有定向,一切自足,不为外物所屈,就能拒绝诱惑,始终不偏离自己的目标,不打乱自己的节奏。这是一种积极、一种主动、一种自由,也是一种进步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