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名普通的老师,容易;当一名合格的老师有点难度;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难度系数会更大;做一名智慧型的优秀教师,则是难上加难。
人生挑战无处不在。我从小就爱挑战,每每战胜了自己,挫败了“对手",我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亢奋不已。有成功当然就会有失败,在众多的失利面前,我的抗挫耐力愈加浑厚。多年的磨炼造就了我“金钢"肉身,许多人对我刮目相看,为此,我也深以为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进在风雨飘摇的人生路上,欣赏着风花雪月的丽人美景,品尝着柳暗花明的淡淡忧伤。一路走来,在摸索中拨云见日,在反思中脑洞大开,有痛苦,也有快乐。大抵在关卡要塞,天空总会飘过五个字“那都不是事”,是啊,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唯有经历,才有成长。
不必说县、市级优质课经过自己反复的打磨实至名归;不必说县、市级骨干教师在多次的评比中脱颖而出;也不必说市级名班主任历经层层选拔功亏一篑。单是每一次的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不厌其烦的推敲斟酌,就是极其难得又不可多得的财富。
初进“叶县三小"这片教育的沃土,没成想倍受领导青睬,被授予语文学科的领雁人。惶恐中欣然领命,工作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当然要想服众,得用实力说话,仅仅比大家强一点,远远不行,得比众人高出一大截,让其难望项背。
为此,“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成了我追求的方向。
打造精品课,创新高效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
布置作业是有诀窍的,过高或过低都有失偏颇,就像摘桃子一样,要让学生蹦一蹦,跳一跳方可摘到。过高,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过低,挑战性不够,激不起斗志,奋进不强,容易疲沓。
于是,老师的智慧就在作业中突显。
这两天早读中,我就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背书强度。
《访兰》的11.13.15.16和第2段的后半文,大都一言一敝之,十分钟就有七八人背会,十五到二十分钟大部分同学就拿下“堡垒",三十分钟后所剩无几;
《天窗》的4.5.6.7.8,也是小段式,不到十分钟就有七、八位同学成了佼佼者,二十分钟就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过关,三十分钟后,仅剩六、七位同学暂时落后。
这中间就有奖励措施,比如,前五名有奖,合影拍照发家长群内,接受家长的注目礼,让家长看看谁家的孩子最优秀,最有吸引力的还是家庭作业免写的哟;再比如,激发后进生,后五名的也要照片留念,当然,谁落后的,作业量会加大。学生一听,积极性上来了,背书的热情空前高涨,所有的问题将不成问题了。
这正诚如林肯如是说的“每个人都喜欢赞美。”人类行为学家约翰·杜威也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深远的驱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赞美。我深以为然,毕竟赞美的感觉是愉悦的、欣喜的,能唤醒内在的潜能,激发向上的动力。
为了让孩子们储备知识,以便以后的吸收内化,上课之初就抛出诱饵:“谁用心,老师更喜欢你,前八名背完者,我就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话音刚落,背书声四起,几个男生跃跃欲试。好嘛,十五分钟左右,先后有五名男生上台向我展示记忆才华。当然,流利又准确者,拥抱就少不了。女生们不好意思,给组长背完就坐下了。不好意思拥抱她们,那就口头表扬,大拇指送她们一个夸张似的赞赏。当然,台下没受到奖励的学生,眼里都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我知道:那是渴望被认可、被赞美的心理需求的折射。
是啊,想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乐学、好学的潜能,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向上、向善的渴望,是智慧型老师的行为准则。
尝试中,积累经验;摸索中,查漏补缺,但愿这群孩子不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