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新经验转化成新的习惯,这看起来很简单,在真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为什么呢?因为旧经验太过牢固,旧经验根深蒂固最重要的心理机制是:心理舒适区。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走出熟悉的环境并不意味着走出了心理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是真正走出了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最大的好处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越是感受到威胁、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人就越容易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而走出心里舒适区意味着我们放下了以前用来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方法。
,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是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建构现在的生活。
摘自陈海贤《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感想:有了新的事情发生,新的环境的改变,我们都会焦虑,因为它不在我们的心理舒适区,我们失去了对它的控制。寻找新的应对方式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出心理舒适区的过程。
比如周五下午,我要接大宝,又要接小宝,还要送小宝去跳舞,以前的时间安排刚刚好。现在大宝放学晚了,周五突然又给我排了晚自习,节奏全打乱了,让我焦虑了很长时间,总想回到原来的节奏可怎么也回不去。后来我就慢慢的适应,我坚信,问题总能解决,我在寻找新的平衡点,寻找新的平衡点的过程,或许就是走出舒适区的过程。
同样的,面对我们的高中数学学科基地,从一开始我就在焦虑,因为这是我能力所不及的,后来有了领导的统筹规划和我们全体成员的全力配合,工作在按计划一步一步的开展下去,这种焦虑虽然一直都在,但它在慢慢的就减少。
或许我们不断的走出舒适区的过程就是我们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