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季更迭的岁月里,杨万里以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多彩的自然画卷。
他钟情于荷花,发自肺腑的热爱,宛如一曲悠扬的乐章。从“小荷才露尖尖头”的含苞待放,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放光彩。
他多角度、多层次地挖掘荷花的美,为我们展现出“荷”的不同风姿。
“朝来采藕夕来鱼,水种荷花岸种芦”更是从生活细节入手,将荷花与人们的劳作生活紧密相连。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在杨万里的笔下,荷花不再是简单的花卉,而是充满生命力和智慧的自然精灵。
而《凉秋晚步》中,荷与秋天的结合,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秋荷图。诗中的荷花在凉秋之色中傲然挺立,摇曳生姿,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画卷跃然纸上。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
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
荷叶犹开最小钱。
自古文人多悲秋,常以小诗抒情怀。杨万里将秋的美好呈现出来,没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秋天的一个傍晚,阵阵秋风,诗人穿上一件薄薄的外套,出门散步。
万物开始凋零,让人感到丝丝悲凉。但诗人不这么想,他否定了悲秋的观念。
开篇“未必然”,别出心裁,另辟蹊径。告诉读者,秋天自有秋天的可爱。
认为秋天并不一定就是悲伤的季节。
诗人先从气温上赞美秋天。秋天既没有夏日的炎热、汗流浃背,也没有冬的刺骨寒冷,让人畏畏缩缩。
他喜欢这样的天气。因此,诗人认为这是一个宜人的季节。
这种看法让读者第一时间觉得耳目一新,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愉快、积极乐观。
接下来,诗人开始写眼中的秋天。
他的作品极具有画面感,就像一位老朋友和我们聊天,不急不慢娓娓道来。
秋风起落叶飘飘,到处一片萧条。与众人眼中的秋天不同,杨万里眼里依旧有生命不畏寒冷,逆境而生,到处一片生机盎然。
池塘中的红荷早已落尽。但新长出来的荷叶依然碧绿,就像小小的钱币一样铺满水面。
干枯的“红蕖”和新鲜的“荷叶”形成鲜明的对比。
纵然有旧的生命在老去、在凋零;但是新的事物再孕育、在成长。
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荷叶的形状和颜色。叫人怎么能不喜欢呢?
荷花是大众的宠儿,但是很少人像杨万里这样近距离细腻地去观察荷塘。
夏天有夏天的模样,秋天有秋天的壮丽。
枯即是荣,荣即是枯。
荷塘里那些干枯的荷花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荷叶开始枯萎,没有盛夏华丽的模样。
但是,他们有着独特的风骨,在苍凉的水面迎着飒飒秋风,直挺挺地坚挺着。
虽败犹荣。
杨万里是南宋官员中的主战派,他一生像荷一样挺立,有韧性。在他眼中四季更迭皆是景, 万物成长住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