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都有自己个别的先天条件。品性、美德、才智和聪明在不同的人都有着很大的差别。教化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法门”。
2
佛陀是醒觉者。一个醒觉的人可以看到生命和宇宙的体性。一个醒觉的人不会被虚幻、恐惧、嗔怒和欲望所缠绕。一个醒觉的人是个自由的人,心里充满和平和喜悦、爱和谅解。
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都可以成为佛陀。佛性就是觉醒和超越所有愚痴无明的本能。如果我们修习察觉之道,我们的佛性便会一天比一天明亮起来。总有一日,我们也会得到自由、平和与喜悦。
3
如果你欺骗和伤害别人,到头来你自己也会被欺骗和受到伤害。
4
如果我们对别人慈爱,别人也会对我们慈爱。但如果我们对别人残忍,迟早我们自己也会遭逢同样的命运。
5
一个人一旦被某些学说教条绊着,便失去了全部自由。如果一个人偏执着自己所信的才是唯一的真理,他便会认为所有其他的都是邪见。纷争与冲突全部都有狭窄的眼光和见解产生。它们可以无止境地扩大,浪费宝贵的时间甚或导致战争。对见解的执着,是精神之道上的最大障碍。被狭见捆绑着的人无法把真理之门打开。
老子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明与不明,在于一个人是否固执已见,是否认为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不明,自然无明。无明者自然就执着于自己的见解。执着就看不清事物的真相,自然就产生痛苦。
6
如果我们对一些信念执为绝对的真理,有一天当真理真的来临时,我们便无法把心扉打开来接纳它。
老子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 “和其光,同其尘。”
佛陀也要求弟子,每天除了要养活自己以外,还要修习谦虚之心。只有谦虚,把姿态放低,低到最低处,才能“洼则盈”。水才能汇聚成大海。
7
一切都无常,都无分别的自体。万物都是缘其他的事物而生起、进展和坏灭,没有任何的事物是从单一的本源而产生。
对这一点的理解,我想起《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面讲到:“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也只有道是独立,不变的。也只有道能“远曰反”。
世界是变化的,是因缘聚合生长出来的。世界上的一切都依托于各种条件——有这个必然有那个,有那个才有这个。孩子因为有了父亲和母亲的结合,才能有孩子。如果只有父亲,没有母亲,必然不会有孩子。孩子长大了,父母自然就老了,孩子到老了,父母自然就死亡了。
一棵芒果树,要有泥土、水、阳光、肥料才能长大,它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依托于这些条件,它才能生长。又因为长大了,到了可以结果的年龄,自然就会结果。但是它需要依赖于春天的季节才能开花。春天有合适的温度,也是它自然而然开花的季节。开花的季节,它需要合适的温度、阳光、水分、营养才能成功开花。再依赖于同样的条件才能结果。而一个果子成熟了,也因为同样的自然的其他条件坏掉。
8
文字语言不能解释实相,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可使我们看到真实的真面目。
很多时候语言变得很苍白无力。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就算语言说得再正确,你也不能有所感受。只有体验过了,才方知其中之真理是否对你有用。
不要妄图通过给人讲道理,一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就像父母说得再多,也改变不了你的心,你的话也改变不了儿女的心。
语言只是工具。很多交流是毫无意义,浪费时间的。所以,我现在很少再与人聊天,也不再想通过语言去说服和去改变任何人。包括我自己也如此,没有体验过的,我也不懂别人说的。只有把从语言上知道的,去实践,体验,才能得出结论。
8
佛陀告诉我们:要深切体悟自己感受的来源和性质。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还是其他。当你见到感受的来源,你便会了解它的性质。你会发觉感受不是永恒不变的,你便逐渐不会再被它的起灭所扰动。
一个人只有彻底看清事物才能洞悉它的真性。
昨夜睡觉前,听到家人谈论我的一句话,让我突然心里很不舒服。我深切感受到这种不舒服是来源于自己的个人主观认识。而事情的真相,并非有什么恶意。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我察觉到这种不舒服,就是在体验它的不舒服,
今天早上一觉醒来,还是想起那句话,不过感受安全不一样了,心里没有了不舒服。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句话的起源,无论别人是出于什么情况而说的,都不重要。它带给我的感受,也因为时间的流逝,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那些念头和不舒服情绪感受也会很快过去。所以没有什么是需要去执着的。如果,我因为一句话而改变自己的计划,或者产生冲动,和他人发生冲突,说出难听的话,那实在太不理性了。
以前自己的情绪总是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起伏不定,内心被困住,难以掌控。总是有很多烦恼,和家人,他人也相处不好。
现在,我明白,一切都在变化。千万不要冲动,轻易做出决定,被外界影响。也不要被一些小情绪就停止每天要做的事。
而看清楚自己这些感受,情绪,事件的真正来源,不被表象迷惑,自己也才能有所进步,有成长。下一次就不会再被它们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