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涅阳三水
导读问题:
1.为什么教育的另一扇窗是写作?
2.如何让写作走向更有意义?
3.结合自己是写作谈谈自己的成长或感悟。
教育需要被看见,除了身在场中的教师和学生,在其他的地方又如何被看见?
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档案学,许多许多的教育痕迹,要有档案来呈现。
教育叙事应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在这个基点上,王维审老师提出了教育写作的另一个观点——教育的另一扇窗是写作。
~~
作为老师,如何在一节课上,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如何把新知识导入,如何把新知识在课堂上用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互动,生成精彩,把知识留存在学生的记忆深处,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在课堂上延伸所学的知识;如何在新知识学会之后,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进行巩固?
作为老师,在课外,又如何与学生相处?
比如学生之间的纠纷,如何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如何管理?学校的活动如何让学生参加?如何开办一次家长会?如何批阅学生的日常作业?如何在课间和学生进行互动?
也就是说,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要怎么样让学生的家长发现?
在这时候,就需要进行写作。
~~
王维审老师提出:“教师的成长应该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唤醒教师的成长意识,内在的需要是一个不二的法宝。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成长,才会有所追寻,有所向往,有所追求。
这也是当今的社会环境当中,特别是疫情使然之下,云端学习的情形之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归一的共同体出现的原因。
王维审帮助教师成为一个自觉成长的个体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他发起的“叙事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这样的产生背景。
曾经参与过叙事者这一共同体,感受过这种“彼此点燃”的相约和坚持,看见很多教师美好的未来,目睹了很多教师的自我发展。
因此这个,王维审老师成为了“叙事者”的精神导师,这也是他坚信“一个老师,只有在精神上觉醒了,在专业上觉悟了,才会有教育实践上的自觉”的源头所在。
~~
我是一个夹缝里的存在,背靠着教育的共同体,做着文学写作的事儿;背靠着文学写作的共同体,又做着教育写作的事儿。
尽管如此,我也感受到了写作带给我的种种收益。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那些年,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有的只是报刊杂志。在那样的一种环境之下,阅读和写作,帮助我寻找到了生命的朝向。
在那些年,因为精力的专一,因为目标的确定,创作出不少篇章,见诸于报端,成为报社的年度优秀作者,成为本土的文学扶持新人。
后来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参加了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在精神上有所偏移之后,就完成了生命中的一种转变的可能,也更多的认可了自己生命中的某些潜质。
如今完成了网络师范学院的学习,又参与了儿童阅读指导师中级课程的学习;完成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学习,又参与了心理咨询室的考核。
不断让自己的生命在阅读和写作中潜行,认识到阅读和写作已经成为生命和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应该是长期阅读和写作之后的一种体悟,与任何的名利无关,只与自己的内在体认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