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在明朝,朝鲜是最积极的朝贡国。
据统计,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高丽正式的朝贡就有六十次,年均两次。
明成祖在位期间,朝鲜年均朝贡四次。
洪熙、宣德年间,年均六次。
这也太勤快了!当年朱元璋只好劝高丽国王王颛不要太殷勤。
可是高丽国王的满朝文武太爱跑天朝了,仅洪武五年二月到十月,高丽就变本加厉来了五次。
朱元璋也没辙,好言相劝你不听,只好来硬的。那就发个文件吧,文件里设置期限,只准朝鲜三年来一次或者两年来一次。
结果刚消停没多久,两年后,朝鲜上表说,实在想念天朝,每年都想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琉球国有样学样,洪武朝二十八年来了五十四次,永乐朝更时常一年数贡,“天朝虽厌其烦”,也无可奈何,自己招进门的,不好硬推出去。
由于“高丽贡献使者往来烦数”,导致明朝对各国设下朝贡期以加限制。
朝鲜这么积极,其实这和它的权利和义务与众番不同也有关系。
按照天朝的看法,朝鲜属于特殊的属国。
朱元璋这样评价朝鲜:
“高丽去中国稍近,人知经史文物礼乐,略似中国,非他邦之比”。
朝鲜历朝一向奉事中国甚恭,对异族例如蒙古和满洲都不愿意理会,结果蒙古和满清坐了天下之后对朝鲜大加报复。
元朝时,不但要求高丽交纳巨额贡物,还要世子当人质,更要高丽国王亲自朝觐。
这是历代朝贡制度中最严厉的规定。
蒙古人还看上了高丽美女,高丽不得不设立了一个专职部门“结婚都监”,全国搜罗贡女。
像朝鲜这些“藩属”爱朝贡,后果居然很严重。
这个后果就是贡物多到用不完。
尤其是朝贡盛况为历代所不及的明代。
怎么办呢?
有困难找领导,那时最大的领导就是皇帝。再难难不倒皇帝,皇帝想出一个狠招,不管臣工要不要,就把贡物折成薪水硬塞给他们。
这主要是永乐末年至成化初年的事情。
明朝大臣们领了四十年左右的特殊薪水。
每年秋冬,五品以上大员十分之七的俸禄就是府库的过剩胡椒、苏木,五品以下官员是十分之六。
宣德九年还规定胡椒按每斤一百贯换算,苏木每斤五十贯。
而在贸易重镇广州,当地官员俸禄以胡椒、苏木折支,更是常见。
到了爱新觉罗王朝,朝贡不玩定价收购,藩邦朝贡自然没了多大油水,来的兴趣就顿时少了许多。
直到乾隆年间,朝贡国才有七个:朝鲜、琉球、安南、暹罗、苏禄、南掌、缅甸。
到了清末,东南亚属国被欧洲人抢走,越南1883年朝贡后就不再来了。
琉球被日本吞并。
归附清朝二百五十八年的朝鲜在1894年最后一次朝贡,第二年就被《马关条约》结束了和中国的宗藩关系。
天朝终于不再有朝贡的麻烦了,只是天朝自己也快游戏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