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老冯,吃洋芋蛋来。”条子沟自然村种粮大户吴俊宝从火炉膛里取出几个烤好的马铃薯热情地招呼入户走访的驻村工作队员冯占翔。冯占翔也是熟络的走进老吴的家中,屋内热气升腾、薯香满堂。“哎呀,今年种了这50多亩洋芋,收成确实好,当初要不是你们鼓劲儿,我老吴今年这10多万的收入也就没了,所以说人还是得有知识,连种庄稼都要会谋划。”吴俊宝边招呼冯占翔边笑着说道。
回想年初,在动员村民种马铃薯时,冯占翔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可谓是下足了功夫。“天旱的,能有啥好收成?”“啥都没有,怎么种呢?”“家里没劳力,不种。”......面对村民的种种质疑和抗拒心理,作为驻村帮扶干部,冯占翔他们不敢泄气更不能放弃,与村“两委”商量了一下,决定分头行动——边争取籽种、化肥、地膜,边给大家讲“致富经”、算“经济账”。那段时间真的是跑酸了腿肚子、磨破了嘴皮子,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努力下,为村民争取到了82.8吨马铃薯籽种、30吨化肥、10.8吨地膜。村民也有了种植的热情,全村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4000多亩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
冯占翔说,当初刚来树台驻村时,面对生疏的工作环境,不熟悉的村情民情,繁杂的农村工作事务,他的心里是懵懂的甚至是焦虑的。但他始终把“走进百家门,知晓百家情”作为首要任务,通过进村入户,和村民面对面沟通,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如今,下田头、上炕头自己是无所不能,同老乡们越来越熟络,“拉关系”“谝闲传”话是越说越通,老百姓也越来越信任,也真切地体会到“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的真正含义。
“村民痴情这片土地,我们踔厉前行、谋求出路;深受村民信任和认可,我们俯首探索、发展产业。一株株墨绿的薯叶上,凝结着大家辛勤的汗水,我们要让沾满泥土的‘洋芋蛋’吹着乡村振兴的风,变成群众增收的‘致富薯’”。冯占翔满脸憧憬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