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想当年,阅读《百年孤独》时,小说开篇的那段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时空的交错,宿命般的结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明白了,好小说开头的重要性。
同时,也让我记住了那个叫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哥伦比亚作家。他非同一般的写作手法,让该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将他推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
也许我们会好奇,作为一名文学巨擘,他是怎样炼成的?在读过马尔克斯唯一的自传《活着为了讲述》之后,我恍然明白,他之所以能成为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与他的成长环境和不懈的坚持是密不可分的。
1.童年生活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小镇,其父母共育有11位子女(还不包括私生子)。作为家中的老大,在八岁以前,他跟着外公外婆过。
外公是个退伍上校,虽然自己读书不多,却很注意培养小加西亚对文字的兴趣。他将一本彩绘大部头词典送予作者,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本书可谓是包罗万象,激发了他对文字的好奇心。他喜欢按照字母顺序不求甚解地往下读。这本词典,成了他成长为作家路上的一本关键的书。
外婆有一肚子的神怪故事,这让小加西亚既着迷又恐惧。另外,大人们的谈话也让他极其感兴趣,他经常会将听来的故事拆散打乱,再重新排列组合,说给大人听。对于这样的游戏,他乐此不彼。经过他的一番改编,一个个散发着神秘气息又迷人的故事,就此新鲜出炉。而他的才华,也让大人们惊愕不止。
《一千零一夜》,更是被年少的加西亚视若珍宝。“阿拉丁神灯、飞毯”等一个个充满魔幻色彩的故事,与外婆曾经讲给她听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让他手不释卷,沉醉不已。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拥有什么样的童年,往往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
2.人生阅历为创作提供丰富的养料
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则需要建立在人生阅历的基础上。
很多读者都认为,在马尔克斯的小说中,带有明显的魔幻色彩,那是他凭空捏造的吗?其实是有故事原型的。
比如,《百年孤独》里的小镇马孔多,就是作者的故乡阿拉卡塔卡。故事里吃土的少女也是有迹可循的,那就是马尔克斯的妹妹。香蕉公司、被飓风刮走的镇子,都让人感觉那么熟悉,原来,这些都是在作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而整天忙着叮叮当当制作小金鱼的上校,就是作者的外公。
还有,《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男女主人公,故事原型就是作者自己的父母。想当年,加西亚的父亲是一名不文的穷小子,而母亲,算得上是名门闺秀,两人地位悬殊。加西亚的父亲勇敢而执着地展开追求,中间的过程曲折而生动。而她,也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坚决嫁给了他。只是,小说里俩人的爱情之路,更加煎熬人罢了。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小说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才能更打动人。
3.阅读是创作的基础
我想,是因为词典的加持,让马尔克斯在年少时,就能够大量阅读。在上小学时,也因此得到了校长的青睐,允许他将图书馆的书带回家。每个夜晚,只要有灯,他就会不停地阅读。
上中学时,他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更是惊人,并成了校园里颇有名气的诗人。
文学路上,必然会出现许多偶像,因为有他们在前面指引,更能看清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对马尔克斯来说,也一样。
初次接触卡夫卡的《变形记》,立刻让他惊为天才,被深深吸引,不舍放下。作为一名忠实粉丝,他也曾模仿卡夫卡的创作手法,尝试着描写。
在陪妈妈回故乡卖房子的途中,小船在暴风雨中颠簸,有蚊子不时来骚扰,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让马尔克斯一边抽着劣质的香烟,一边重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作者说,这可是他当年最牢靠的精神导师。
从他在书中列出的一串长长的书单,我们可以看到,塞万提斯、陀斯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米兰•昆德拉、爱伦坡等等,这些前辈的文学大师,都曾经给予了他深刻的影响。
在大量阅读的积累下,才能在自己的文学天地里纵横捭阖,挥洒自如。
4.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虽说如今的马尔克斯,已成为了一座文学的高峰。但回看他的成功,同样并非一蹴而就的。
为了让父母开心,在上大学时,他选择的是法律专业。大三时,随着时局的动荡,和对文学的追求,让他终于从法律系辍学。没有捧回父亲所期望的大学文凭,或许是件令人遗憾的事。
在穷困潦倒,寂寞无聊的日子里,生活该如何继续呢?所幸,还有所热爱的文字相陪伴。他在打字机上不停地敲打。但生活是残酷的,摆在他面前的情况是:他似乎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就在这时候,他应妈妈的请求,陪她回老家去卖房子。这趟返乡之旅,看着昔日镇子清澈见底的河水,有孔雀和鹌鹑悠闲散步的草坪,已面目全非。“目力所及之处,无生命迹象,到处都蒙着一层薄薄的、滚烫的灰尘”。
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缕淡淡的乡愁蓦然升起,也在他内心唤起了一股无法抗拒的渴望,他对自己说:“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从故乡归来,马尔克斯凭着一腔激情。全身心地投入《枯枝败叶》的创作之中。这,也是他的长篇处女作。
在朋友们的热心建议和指点下,他对小说不断地做着修改,然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投了出去。可是,度过了心情不宁的两个月后,他等到的,只是一份言简意赅的退稿信。直到几年以后,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看来,通往成功的路总是异常艰辛的,伟大如马尔克斯,也难逃其外。
不由得想起了,作家余华早年的写作经历,也是经历过无数次的被退稿,甚至严重到怀疑自我的程度。
这世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写作也是如此,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不断地打磨语言技巧,调整行文结构。当然,前提是:写,就对了。
马尔克斯原本计划要把一生的经历写进自传的,但晚年,由于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症的侵袭,让他不得不提早封笔。故而,我们所读到的《活着为了讲述》,基本上只有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略有些遗憾。
他说:“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又联想到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里主人公李文秀所说的:“去生活,去爱,去受伤”,竟是如此相似呢。
无论生活给予的是什么,都不要失去一颗热气腾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