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而迷醉的诗,还记得几许!

鲜花是点缀风景的一束光,诗打开了一道缝,让光照进每个人的心田。

于是就有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卞之琳著名的《断章》。我总是在想:桥上入目的总是两岸的野花野草,少年,少女的一腔相思将梦装饰在那心田。

又到了“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桃花雪“的季节,非常想念曾经站在村里屋后头的那棵桃花树下,仰头望着微凉的风中那慢慢打着旋飘下来,落满了头发,落满了手臂的桃花瓣,仿佛鼻翼还能轻嗅到它的香气,那是春天的气息,是灿烂生命的可爱……

特别爱唐诗宋词,在诗文的神圣领域,而我们享尽诗人们用生命采集的灵感琼浆,让人沉醉,陶醉,迷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安南远进红鹦鹉,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你呢?爱哪一枝桃花?又准备折哪枝?

是否感慨:“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还是已经坐在餐桌边享受三月味鲜体肥的美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是否也在一帘微雨中,静观“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感叹时光流逝,寂寞的春光,唯有“小桃无主花自开,烟草茫茫带晚鸦”来陪伴。

是三生三世的十里桃花缘,还是十里桃花香飘三生三世?给我们如此多的想象,爱情的美!

唐宋八大家里有好几位老先生,都是我不折不扣的偶像,当然还有其它的诗人们,笔下的风花美景,都让我膜拜到极致:

 夜泛西湖   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诗人看到的西湖,在皎洁的月色中一片茫茫,荷花浓郁的香气仿佛露水都沾染上了,一圈圈的水波纹在昏黄的灯光下更觉心情的孤寂。

此湖色,此月光,此荷香,更宜放喉高歌,管它个魔音穿耳,管它个愁情悲苦,人生几何!

王安石,他不只是朝庭里的宰相大人,更是不折不扣会生活的大文豪,看看他心中的西施是何许样:

荷花  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能够将荷花的美,写的凄美无比的也只有才女李清照了,她的一生命运多桀难,再美的花都无法让她展欢颜,怎生个愁字了: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风雨飘摇的北宋,总会有那忧国忧民的大家,辛弃疾就是其中代表,寄情于山水时仍不忘民生,真正的家,国,天下,敢诉现实于笔端:

卜算子 ·荷花   辛弃疾

红粉靓梳妆,翠盖低风雨。

占断人间六月凉,期月鸳鸯浦。

根底藕丝长,花里莲心苦。

只为风流有许愁,更衬佳人步。

心怀天下百姓疾苦,更有李青莲所写的“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的风流。

而占秋景半壁江山非菊莫属。菊的清新淡雅,与世无争的气韵,总能让我折服。

最喜欢的咏菊诗,以香山居士白居易的最为出挑。他将人生的郁色描绘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即有雍容绮丽,更有独善其身,有一种无奈,更有一种嘲讽。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是一首旷达,智慧,明悟的诗。


而冬天梅的虬枝,梅的暗香,诗人们最是青睐,且不闻“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真正喜欢梅是从陆游的诗开始的,寂寞空灵的美,宜慢慢的品。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年四季皆有好诗好词好景可赏:春有桃艳,夏有荷香,秋有菊浓,冬有梅清。

很多人都如周敦颐的一样爱莲花,“爱莲说”传唱千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我这则“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诗人们笔下的“江山如此多娇”,花草亦有情:霜雪中无惧的挺立,骄阳下昂首的勇敢,风雨里不放弃的顽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